全文檢索
 
若欲搜尋佛法問答的內容,請至佛法問答的網頁搜尋

水月閣


法藏法師專欄

法務活動

法海一滴

僧團共住理念

僧團影相館

沙彌教育

佛教兒童教育施行要點

通俗佈教

線上佛法問答

線上佛法開示

佛法開示講義

線上請求師父晚課回向


線上法會牌位登記

覺性關懷——臨終照護

佛號下載

來電答鈴

世界佛教通訊

供養功德

問卷調查
 
 
【法藏法師文集】  —法介介法師簡介略傳法影法語文集
分享: facebook 噗浪 Plurk twitter delicious MyShare Windows Live yahoo google FunP 推推王 黑米 HEMiDEMi 加入此網頁到:YouPush
 
 

持名念佛與實相念佛之統一
——本願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
(一)

   
 

提 要

   阿彌陀淨土法門,長期以來一直就是中國佛教的重要宗派,其思想與修持長期地影響著中國佛弟子的解行,一直至今仍不稍減。然而由於法門的多元性及應機的多樣性,使得淨土法門的教、理、行、果,亦有著多重性的發展。本文擬以天台宗的性具思想為根本,藉由對實相念佛內涵之考察,在以法界心念自性佛的認識下,而得出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普遍性淨土法門之原理。依此原理,乃得以返觀一向所流傳最廣的持名念佛,之所以得以成立,以及其功德利益之所以不可思議的原因,從而亦建立起即心持名念佛的理論根基。此外更進一步地,透過對彌陀第十八願的理解,在實相念佛的觀照下,於破斥日本淨土真宗的偏激之同時,亦提出了具有終極救度色彩的本願即心念佛思想。希望藉此能使念佛法門的修持,更臻三根普被的境地,更具深厚的理論內涵。以使未來的淨宗行者,能斷疑生信安心精進地修持淨土法門,近可收即心即佛之圓解,遠可得往生極樂之左券,此論文寫作之初心也。

 一、前 言

彌陀淨土法門,自從東晉慧遠(334∼416)大師廬山結社首倡【註1】 ,東魏曇鸞(476∼?)大師註論【註2】專弘以來,即在中國弘傳不輟。這其中雖然依於不同的淨土經論,或不同的教理思想背景,而產生了諸如自力、他力,修觀、帶理或專念佛名等不同類型的淨土修持理論與方法【註3】。但是對於彌陀淨土的功德與修行價值等,長期以來都是共同加以推崇而廣泛弘揚的。然而近百年來,由於中國佛教在長期客觀環境的妨礙與不足下【註4】,已使得佛教有著解門不彰,行持不力乃至解行分離的現象產生。影響所及,佔修持比例大宗的淨土法門,也因此漸漸地流於膚淺化、籠統化與目標不明、信心不定。修持淨土教法的人當中,不少人有著一種「只要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可以成就一切了」之類,似是而非的無知與懈怠之思想。這類看似對淨土法門信心堅定,而又「道味」十足的說辭,或者對某些宿具深厚淨土善根的少數人有實際的利益,但對大部份疑心重、煩惱深且妄想多的眾生而言,總不免讓人有「以雞毛當令箭」的感覺。彌陀聖號的功德固然深廣不可思議【註5】 ,而信心行人【註6】 也確實可能由於對聖號功德的仰信,而得到念佛的大利益,但那畢竟不是大部分末法眾生所能做到的。因此古來大德才要不厭其煩地,廣演淨土教法以令淨土行者斷疑生信,不生退卻地精進用功【註7】 。對一般惱重慧淺之人,若不能以深入的佛法,給予開導念佛的用心方法,則往往用功不得力而中路退卻,徒使三根普被、萬修萬去的妙善法門成為虛設,誠為可惜之甚者!
另外尚有一部份日本淨土真宗學人,他們援引中國祖師【註8】之教說,卻極端地解釋本願信心法門,認為絕對「他力」信仰才是淨土之「真宗」。彼等由於只重信仰之建立,而未能於普遍的修行方便及成佛原理上,進行佛法應有的理解,以至產生諸多增上慢心,全依情見曲解淨土法門而不自知。從而亦輕毀一切傳統「自力」修持之法門,往往自恃己見而睥睨他宗,甚至偏激得失去理性,而近乎外道信仰!其信仰彌陀之真心故然可佳,可是卻不知彌陀非心外而得,西方不隔於方寸的大乘真實深義,以至彌陀的深悲大願,不過類同外道神祗的純救濟義。如此一來,雖有令少數根器者往生的功勞,但也造下了毀失淨土法門之圓頓大乘深義的無邊過失,為弘法化而反致此咎,實為可憐憫者。
因此,為了保持彌陀淨土法門應有的圓頓大乘內涵,同時也深化持名念佛者的修行原理,我們實在有必要將大乘佛法中的「實相念佛」觀,導入易行道中的「持名念佛」行當中,將兩者作一調和與統一。以使持名的徹底方便道,有著大乘終極真理的內涵在;反之,亦令甚深而不可思議的大乘中道實相之理,在凡夫的位上,有了簡易可修的下手方便,如此則上來兩類人的缺失即有了修正的可能,這也正是本文的深層目的所在。

 二、彌陀淨土教的緣起與修行目標

  (一)淨土法門之緣起

世尊的出世說法,目的無非欲令眾能依佛法的聞解,及透過親身的實踐,而達到離苦得樂的解脫境界,這是諸佛出世的大悲用心所在。如《無量壽經》云: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普令群萌獲真法利【註9】

然而,什麼樣的教法才能令眾生「獲真法利」呢?契理之教固然是真法利的前提,但契機的條件卻更是世尊設教時不可不考慮的重要因素,畢竟法門廣大以能應眾生之機者為修行得力之先。尤其三界【註10】內的眾生,大部份為三障【註11】 煩惱所蔽,欲修行出離談何容易?因此佛在《觀無量壽經》中,才因韋提希夫人的逆子因緣,而施設了當生即能離苦得樂的彌陀淨土法門。如彼經中韋提希夫人向佛陀祈求云:

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阿闍世太子)……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註12】

眾生因觀世間的「濁惡、盈滿」,生起厭患欲離之心,從而欲於當生求生「清淨業處」(欣此厭彼),這正是淨土法門施設的主要因緣!然而當生成就之法門,為何是淨土法門而非其他法門?蓋以仗彌陀本願力之攝受加持故,眾生能以少分力而得迅速成就不退轉,從而直了成佛。《無量壽經》說眾生生彼後,皆是不會退轉的正定之聚。文云: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之聚【註13】

此外四十八願之第十一願亦云:「住定聚,必至滅度【註14】 」等,皆是眾生往生後住於不退轉的經證,也同時是許多眾生的生命需求。因此,龍樹菩薩於《十住毘婆沙論》<易行品>中,更將一切能令眾生至不退轉地的法門,大判為難行道及易行道: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不退轉)。如偈說……若人疾欲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名號【註15】

又云:

阿彌陀等佛,及諸大菩薩,稱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轉【註16】

論中先言「以信方便」後言「稱名一心念」等,由此可知,以信為前提,一心執持彌陀名號,在龍樹菩薩看來,正是苦惱眾生所希求的「疾至不退轉」之易行道法門。與此類似的,則是世親菩薩對彌陀佛本願力的進一步推崇,如《往生論》云: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註17】

十方諸佛皆有淨土,亦皆依本願而成佛,何以世親菩薩卻要獨尊彌陀?原來這是有經為證的,如《無量壽經》卷上法藏菩薩自云: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哀,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到我國,快樂安隱【註18】

所謂「道場超絕,而無等雙」正是指出彌陀本願功德的特勝所在,而「度脫一切,快樂安隱」則更明示了彌陀淨土三根普被的應機性質!由易行道的確立,到特勝與三根普被的本願功德,使得彌陀淨土法門得以確立其崇高的地位,亦是必然的結果。關於諸經偏讚彌陀的原因,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中亦有明確的說明:

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當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眾生偏有因緣。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不如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殷勤叮嚀勸往生也【註19】(待續)

【註解】

註1:元興元年(402)師與劉遺民等百餘人,創立白蓮社,專以念佛求生西方為修行法門, 一生有三次於定中見佛。見《梁高僧傳》卷六。

註2:師為當時著名之四論(《中》、《百》、《十二門》及《大智度論》)學者,以空宗思 想註解世親菩薩(有宗)所造之《往生論》,影響後世彌陀淨土教理及修行思想甚鉅。《續高僧傳》卷六謂師寂於東魏興和四年(542),然其他文獻中有異說,有認定為寂於高齊天保五年(554)之後者。

註3:參考日•望月信亨著《淨土教概論》第十∼二十章。

註4:此指政治環境的動盪,長期佛門人才凋零,及佛法解行傳承喪失等因素而言。

註5:康譯《佛說無量壽經》上卷云: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大正》卷12頁268下) 聞佛名號尚有如是功德,何況稱念!

註6:從他人聽聞佛法而生信仰,依此信仰而修行之謂。見《佛光辭典》<隨信行>條(頁 6349)。

註7:《淨土生無生論》序云: 敬採經論秘密旨,闡明淨土生無生,普使將來悟此門,斷疑生信階不退。(明•幽溪傳燈尊者著《大正》卷47頁381上∼中)。

註8:主要是唐•善導大師。參考親鸞等人之著作可知。

註9:《大正》卷12頁266下。

註10: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泛指一切輪迴眾生所居之世界。

註11:三障即:業障、報障、煩惱障三者。

註12:《大正》卷12頁341中。

註13:《大正》卷12頁272中。

註14:《大正》卷12頁268上。

註15:《大正》卷26頁41中。

註16:《大正》卷26頁42下。

註17:《大正》卷40頁832下。

註18:《大正》卷12頁267中。

註19:《大正》卷47頁78下。

   
  (按此至下一頁
   



■楠西萬佛寺:台南市楠西區照興里興北73之5號 電話︰06)5751800#111  傳真︰06)5751411 郵撥帳號:31552013 萬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