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33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最後再提到了-這個淨熏的這個部分 那談到 不!不是淨熏 就是談到這個真如的-體相用三大那個義 真如義當中體相用三大 那麼談到了別解用大 這個用當然有眾生自身的業用 最重要的也是 最重要的卻是-佛菩薩的不思議業用 那你說那怎麼不講眾生的?-講佛菩薩的? 因為那是眾生-生佛不二 眾生與諸佛菩薩的真如自性-是不二 那麼我們要假這個什麼? 佛的外緣做為我們修行之用 修行的這個外緣的增上緣 所以我們一方面是真如體同 二方面是於眾生分上來說 還不能夠真實起大用 那要藉由佛菩薩的業用 那麼這裡講到別解用大當中 那麼在壬一、總明當中-分第二科牒因顯果 所以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滅無明見本法身 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 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 那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 又亦無有用相可得 何以故? 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 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 離於施作 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 這個是重舉這個因來顯這個果 怎麼講呢 前面說總明這個用大的時候 那我們分-對果舉因 對這個佛果舉它的本用因 「本」是指的說-還沒修行成佛之前 他因地修的時候-那個時候他的業用 現在就舉什麼呢? 舉他在 就在因當中 雖然是在因當中 可是就果地的這個真如的體 他是怎麼樣子的表現他的業用 果相的 在果相上的體就是說 你最後成佛了-不是得果嗎? 佛果 果相上這個果體 其實在因位上-它就能顯現出怎麼樣? 不思議的業用 那所以說以有如是大方便智 除滅無明見本法身 這個佛的業用是怎麼樣來的? 恰恰好正是因為它在因上面 前面那個因-不是前面有三個因嗎? 有正行、大願-還有大方便 那麼有如是大方便智 這個如是大方便智 恰好有這個大方便之智 也就是前面講第三個-子三 以取一切眾生如己身-又不取眾生相 此義云何 以此何義 就如實知一切眾生與己身-是真如平等無有異 對不對? 這樣子就是說 取眾生即是我身 照說他還沒成佛之前-他是無能這樣子的 不過他藉由這個方便 因為他知道眾生與我-的真如自性是沒差別 他用這種方便 現在講說剛好就是因為有這種-方便的智慧 能夠體會到這個道理 所以能夠除滅這個無明 因為無明恰恰好是以分別為性-有念而分別 是不是這樣? 而成就種種的妄相 現在我就恰好體解一切眾生-與我平等 所以說平等法很重要的 是這樣 這樣懂嗎? 不過這個大方便智 狹義的說就是指這個自他換-又不執著眾生有可度之相 與己身有分別之相-這種方便智 其實廣說就前面的兩種因-也算進去 這個正行跟大願也算進去 這樣知道吧? 好!那麼就除滅無明-然後見本具的法身 這是就自利果說的 就牒因顯果 就前面那個因-來得這樣子的果 佛 佛怎麼能夠成佛果的? 固然真如本性能夠熏你的自性-然後讓你成佛 不過也假種種方便 這方便就是你圓滿因 你有圓滿因成就圓滿果-這樣也是因果符合的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牒這個因 牒你前面的這個三個因-或者叫方便智因 那麼你就能得究竟的果 好!那麼這個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 自然 我們不是隨染本覺裡頭-有不思議業用嗎? 對不對? 那這就是不思議業用 什麼叫自然? 不假造作嘛 是從你的那個真如自性當中-流露的 那眾生有求我就有應 千江有水千江月-我自然應現 千江之月 月亮還高高在天啊 可是眾生是心垢淨-是菩薩影現中 欸!他就能自然影現 所以那個時候度眾生-不起什麼呢? 不起這個寂滅之境界 然後能夠利益眾生 這樣懂嗎? 不起這個寂滅的真如-能夠利益眾生 不起真際而來受供養 我們拜〈法華懺〉-不是這樣講嗎? 就這個意思 就這個意思 就在結果上來講-天臺的說法跟這裡是一樣 好!那麼自然種種業用 那而且當下即與真如的體相-同而平等遍一切處 這個與真如的體相等 表示說徹用 就是用徹 這個體相該用-那用徹體源 用徹體源-懂意思嗎? 就將那個體的那個內涵-的那功德相徹底的顯發 那麼這個用-也恰恰好為體所賅攝 恰恰好平等 這樣知道吧 你的真如體用到盡了-能夠遍一切 能夠最甚深的煩惱-你也能夠利益他 這就是這樣-那遍一切處了 那麼又亦無有用相可得 在那當然也沒有這個用相可得 要是有所得-那就糟了對不對? 沒有用相可得 為什麼? 因為已經是成佛 了知這個佛與眾生無二無別 那麼真如亦不可得 所以能思業用的我-不可得 所思的這個業用-不可得 被我思的眾生-也不可得 所以三輪體空-無一法可得 何以故? 為什麼呢? 因為諸佛如來 剛剛那是我的解釋 看看論文怎麼解釋 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 所以第一義諦當中-唯是法身 這個唯是法身智相 法身就是體 那麼智相就是什麼呢? 就是相 體、相是不離的 所以說就是真如的體 在這真如體當中只有第一義諦 第一義諦是不立一法-而不壞一法 雖不壞一法而無有一法-是什麼呢? 是世俗之諦 都是第一義諦 那就在這眼前一切妄法當中-就是第一義諦 懂嗎? 就是即世俗諦為第一義諦 而一切世俗諦即是第一義諦 所以這個時候-假名仍說第一義諦 還說第一義諦 那麼第一義諦是畢竟什麼呢? 中道實相空不可得 也是妙有 眾生妙有 空而不空 所以 但是無論如何沒有世諦之相 沒有世諦之相-就沒有世間輪迴相 沒有眾生煩惱相 沒有眾生執取相等等 那既然說沒有這些眾生相-那我還度誰啊? 所以他就沒有可度之相-也不執著 不執著我能度 也離於施作 離開了我能施 也離開了受施的眾生 也離開了我施與眾生的法門 所以離於施作 離於施作 只是隨眾生的什麼呢? 這個眾生 只是隨眾生的善根因緣-隨唯心而現 而影現在眾生眼前 令眾生 現為眾生的這個 隨眾生的因緣現在之前 令眾生能見能聞-然後有所得利益 這種得利益是就眾生邊說 他認為他看到佛了-你懂嗎? 事實上是佛 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影現在那個眾生的水當中 那眾生看到那個水 他的心水-欸!有佛了 在那裡 月亮在那兒 他就得利益了 他得利益 我不離本際 還是如如不動 所以我沒有施作 我沒有來啊 月亮沒有來-來到水中 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 這樣子不過眾生得利益了 我們就得利益邊說-說我有業用 懂嗎? 說佛有這不思議的業用 這樣聽懂了吧? 這就是無用之妙用-離用而常寂 寂而有用 不動而有用 用而非是用-即是妙用 好!那麼接著呢 前面是總明 總明這個用大 現在再別釋 別釋這個用的各個內涵 那麼先總標 癸一、總標 不是總標 就是標徵 標顯 標徵 標就是標出內容 徵就是詢問 標出你所詢問的 此用有二種 云何為二? 就是詢問了 云何為二 云何為二 首先是標徵 那再來癸二是釋義 釋義分兩科 子一是正顯這個用相 又分兩科 丑一是直顯其用 直顯其用又分兩科 第一科是寅一、明應身 等一下應身、報身、化身 應身就應化身 明應身 應身又分兩科 那麼卯一 卯一是什麼? 約識舉人 約什麼? 什麼叫約識舉人? 約所依的那個識-來舉這個能見的人 就是能見的人-用兩種識來這個什麼? 來見這個佛相 來見這個佛身 來見這個佛的化身、應化身的 那麼用兩種識 哪兩種呢? 這個首先 先說卯一、約識舉人 那麼所以說有兩種 能見的人 這個用有兩種 就是約不同的識來見 一者依分別事識 分別事識就我們之前講的這個-第六意識分別心 這分別心就是凡夫二乘心所見 這我們都講過了 凡夫二乘心在心外求法 那麼這樣子所見的名為應化身 所以諸位 念佛見佛就是這樣子 就應化身 就是應身了 卯二就釋其所以 解釋他這個為什麼能這樣? 那麼以不知轉識現故見從外來-取色分齊是不能盡知 對不對? 以為說這個佛是從外而來 佛的娘把他給生了 生了之後修行成佛 這跟我是不一樣的 我是我、他是他 乃至於在夢中念佛 不!夢中念佛-也覺得佛由虛空中來 或者是臨命終時念佛-佛也從西方現光影中而來 這些都從外來-有沒有? 是不是這樣? 這些通通是由分別事識在修 分別事識去見的佛 這依於這樣 所以他所看到的那個色相-是有分齊的 取色分齊 取 執取那個色 佛所現的那個色身是有界線的 分齊界線 有限制的 是這樣 有界線的 既然有界線就不能遍知-他是遍一切處的這種法身 對不對? 也不能見更莊嚴的報身 都見不到 就不能見了 這第一種約識來說 那麼卯一是這樣 卯二、釋其所以 然後好 那麼寅二 前面是明應身-現在明報身 也是約識舉人 再來這個釋其所以 不是!這一次不是釋其所以-是所見報身 這個明報身 報身是誰能看呢? 約識來舉人 看誰 哪一個識 哪一種識能夠看到-這樣子的報身呢? 依於業識 業識就是已經八識了-對不對? 依著八識微細心 依於業識 謂諸菩薩從初發意 乃至菩薩究竟地心所見者 名為報身 先說誰-那他看到什麼 那是菩薩 菩薩初住的菩薩 已經聽聞了真如法性之理 他初住雖然只斷見惑 但是已經非凡夫地了 已經非凡夫了 斷了見惑 初住 到七住的時候斷見思了 我這樣講別教的 這裡都是講別教的 位次都講別教的 所以從初發意就是別教初住 一直到菩薩的十地 那十地已經斷十分的無明 應該有四十二分的無明 他斷了十分的無明了 那這個是別教十地 這樣子已經到斷-斷無明當然已經見法身 前面這個菩薩只是比觀 就是相似見而已-還不是真見 一直到徹底的見的第十地 他們這樣的人都能見報身 都能見報身 換句話說我們到極樂世界 就相應於這個-別教初住的菩薩以上 我們能見報身 到極樂世界是見報身 花開見佛之後 當然也有見應化身的-也有 那還能見到報身 那名為報身 報身有時候又給一個名字-叫勝應身 殊勝的應身 這是他受用的報身 所以他受用 由他人來受用-不是自受用 他受用 好!那麼這是約識舉人 那麼卯二是什麼呢? 所見的報身 見那個相是什麼相呢? 他那個相就不是那個應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好」是相的微細 比較弱的叫「好」 相 相是那個好的比較大範圍的-而且比較強的那種特徵叫相 相好相好 身有無量相 色也有無量相 那麼相有無量之好 呃!身有無量色 身有無量色 身有無量色是指他的報體-相當的大 相當的大 那多到無法盡數那麼大 體量很大 無量之色 不是說他那個手一定很多-身上好多種顏色 那你以為好多種顏色-他是塗什麼? 胭脂還是怎麼樣? 不是的 是指表現出他那個體很大-叫做無量 色是指體-那個體 表現出來那個體很大 然後呢 然後這個色有無量相 眼、耳、鼻、舌-白毫、手、腳、輪相 這個身上毫毛怎麼……這些相 本來我們眾生見的是三十二相 才三十二 現在無量的相 非常的莊嚴到不曉得怎麼講 我也沒辦法講 我也沒辦法講 沒看過 是不是這樣子? 你就去比量、去比照就對了 那麼一一相又有無量好 這樣懂意思嗎? 一一相有無量好 你比如說白毫相 這是一個相貌 可是這個白毫-美到不得了的美 柔軟 各種光芒什麼…… 就在這一相當中-有種種好的特性 又無量好 這就是報身 這是你心中本來具足的功德-隨你的心因緣所現 不過他會現出這樣子的報相 那麼所住依果 依果就是依報 他所住的地方亦有無量 這量還是大 因為他身體本來就大-當然地方也大 種種莊嚴 有種種的莊嚴 他那個庭園、樓榭、臺閣 然後那個這個建築的材質-非常的莊嚴 那隨所示現即無有邊 隨所示現無有邊是指的說-幾乎你看不到那個邊際 幾乎沒有分齊就對了-無有邊 不可窮盡 離分齊相 有沒有看到? 幾乎看不到界線 看不到那個界線-是這樣 沒有邊 這裡指的是依正二報都是 身體的相貌這麼樣子的-沒有界、沒有限 然後這個……所住地方-也這麼樣子的無有邊際不可窮 不過這終究不是法身 法身才是真正的無量-對不對? 他這裡講無有分齊-是指著就我們凡夫立場說的 那麼他像光一樣-光光相攝 他可以一路遠……-遠到不可思議的遠 當時佛陀那個講經說法-遠近同音 舍利弗不相信 跑到威音王佛那邊去 那結果聽到的還是一樣的聲音 還是一樣的聲音 那個聲音沒大沒小 既使故意大聲 聽起來仍然一樣大 是這樣 那表示他沒有分齊-你懂嗎? 只是我們凡夫把他看成有分齊 分齊就是界線的意思 這個就是就所見的報身相 那這個報身相為什麼會這樣? 隨其所應常能住持是不毀不失 隨其所應常能住持 前面的應化身不能常能住持 你看看佛八十歲就入滅了-對吧? 他住的那個世間也在那兒毀壞-對不對? 印度 現在的印度 也在那兒毀壞 所以他的依正二報 佛的應化身的依正二報-都不是常住 可是到見報身不同 報身的話是依著我們眾生 從初住以上一直到別教的-乃至於到圓教的什麼呢? 圓教的等覺、妙覺 這麼長的一段距離當中 只要是眾生在這個範圍之內-有能耐你見應該你見的報身 他!你見到那個報身-身體、國度都不壞 這樣知道吧 你看我們到極樂世界-那個極樂世界不壞的 阿彌陀佛雖然示現入滅 那是示現而已 是為了讓觀音菩薩出來 是這樣 那不是他的應化身要毀敗 不是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不會毀敗對不對? 那因我們所見而這樣-它就 然後你我境界如果不同-見的極樂世界也不同 但總就是報身 所以住持不毀不失 這跟〈壽量品〉裡頭-提的是一樣 有沒有? 提到這大乘一定有這種概念 佛的那個依正二報-這麼的住持不失、不毀不失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你信仰大乘-這個都要信 因為都是依著那個真如心 在《大乘起信論》來講-是依那個真如心 你都要信 那麼還有所謂的毀失 比如說毀就入涅槃 失就是有三災 水、火、風三災-是這樣 好!那麼就這麼好啊 那麼最後卯三是結果由因 歸結這個能夠有這樣子的報身-是有原因的 什麼原因呢? 如是功德 皆因諸波羅蜜等無漏行熏 及不思議熏之所成就 具足無量樂相故 說為報身 說佛有成就這樣報身 那固然是眾生心-所能緣起而現見 可是佛怎麼能這樣呢? 這真如心中自然有的 這固然沒錯 這就體來講是這樣 可是就生滅性來說-那也要他去修出來啊 也要把它修出來啊-對不對? 怎麼修的呢?-就因 他修種種波羅蜜 六波羅蜜、十波羅蜜等-無量波羅蜜等等 乃至無量萬行 等等的無漏的什麼呢? 無漏行的外熏 無漏行的外熏 他從外來熏 來熏這個真如 然後再加上以不思議的什麼呢-真如正因的內熏 內外皆熏-懂嗎? 不過這個內外-方便說啦 這是方便說 因為我們就以形象 有形象可見的波羅蜜諸法 那麼我們說這是外 內在的真如體凡夫不見-所以曰為內 其實哪有什麼內外 這是勉強這麼說這個熏 所以他這裡不講內外 那不思議的內因 那就是本覺正因之熏成就的 那麼什麼叫無漏-我有講過對不對? 沒有漏失 沒有這個執取 行種種波羅蜜不能夠有執取 有執取就功德有限-對不對? 《金剛經》也講了 你因為無所取著-功德無量 那麼能這樣子-所以才具足無量的樂相 於眾生、於自己-都有這個安樂之相 所以這樣子說為報身 欸!樂相 那應化身就不一定樂相了-對不對? 你看那個釋迦佛-示現那個丈六劣應身 那老的時候也得腰痛-腰酸背痛 臨入滅前三天還拉肚子 吃了那個白木耳還拉肚子 有人這樣考據這麼說的 你看他就不會有樂相 後面會講到就是-示現有那個苦因苦相 會這樣 所以應化身是這樣 報身沒有 不壞不失-純為樂相 那麼好 這是就丑一說的直顯其用 現在丑二是什麼呢? 重牒來分別 重新再講它-來分別這個用相是怎麼樣 那這個這是丑二 那分幾個? 分二科對吧? 那麼寅一是應身 再重新分別是應身 那應身怎麼說 又為凡夫所見者是其麤色 隨於六道各見不同 種種異類非受樂相故 剛剛講到非受樂相-對不對? 說為應身 看到沒有? 所以再重新分別一次 什麼叫應身呢?-就是凡夫見 咱們這種凡夫-見的是麤色 是不是這樣子啊?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已-這種麤色 六道各見不同 為什麼? 他還會現狗身 他還會現什麼身 地獄身 那現狗要四腳爬 現地獄要受地獄的三途苦 火途苦 是不是這樣子? 那這個是不是他怎麼樣?-所見各個不同 再來 非受樂相 四腳爬會快樂嗎? 是不是這樣? 在地獄裡頭也要示現被火燒 他快樂嗎? 當然還快樂 不過你看不到他快樂相 是不是啊? 所以說非受樂相 所以有種種的異類、形式 這都是應身 這樣懂嗎? 不過你說那佛為什麼那麼倒楣-要示現應身 不是他倒楣-是你麻煩他老人家要這樣示現 你是個凡夫咩 你如果是登地菩薩 不!你如果是別初住菩薩-他就不用示現那個啦 他示現報身 那你說他到底示現什麼身? 看什麼眾生-示現什麼身 他對我們就示現應身-就這樣 好!那麼好 那麼寅二那就講報身 接著就再分別報身 報身又分別三樣 又分三科 第一科是卯一-明地前所見的報身 報身我剛剛講很長嘛-對不對? 登地以前的報身 登地以後的報身 有分別的 那麼登地以前所見的-他未見真如性、未破無明 是不是這樣子? 用相似觀來觀察 這裡頭也空、假、中-也三觀 不過他未證得中道實相就是了 就看根機啦 可以修次第三觀 也可以修這個圓頓止觀-也可以 也可以修一心三觀 這看根機 不過就是沒見 以結果來講就還沒有見真如性-未分破無明 那這樣怎麼樣? 復次初發意菩薩等所見者 那就是別初住以上 圓教初信以上的這種菩薩 這裡頭不講阿羅漢了-你看到沒有? 也不講凡夫了有沒有? 對不對? 阿羅漢見不到報身-只能見應身 凡夫更是見不到-對不對? 好!那麼所見怎麼樣? 以深信真如法 他是信 他只是信-他不是證得 他只是信而已 因為深信故-那麼少分而見 知彼色相莊嚴等事 無來無去是離於分齊 唯依心現不離真如 然此菩薩猶自分別 以未入法身位故-對不對? 這應該很容易懂-對不對? 他未真正入了那個法身之心 法身就是見、證得了真如 他還沒有見得真如 那他是用深信的方法 以深信的方法知解真如 那麼用比量之智 比量就是用推論 比量之智相似見到真如 是不是啊? 登地以前相似見 所以不能真正地見到-這個無量色之全分 不能見 所以他所見的不是全分-是部分而已 所以故名為少分 不全分就少分 但是他還是知道-知彼色相莊嚴等事 他還是知道的 他也知道這個是大而無外-也是一樣無有分齊 不過但是不能知道他內在裡頭-各種更微細的莊嚴 他看不到 這樣了解嗎? 因為報身都是無有分齊的 那麼這是因為心 唯依心現那麼不離真如 他是了知這個報身-確實是從我八識中來現 他不離我這個什麼-所現的境界 依我八識中所現的境界 他不離開我的真如心 不過這也是比量而知-相似而知 不是我自己能證入那個道理 我是比量而知 所以說他還在分別 他還在分別說 用第六意識在分別什麼? 分別這個報身的相貌 懂嗎? 他不是真心用第八意識的-體證之心來相應的去體解的 不是!是比對的 所以說仍然分別 是因為未入法身故 這一種報身 這是一種報身 那麼若得 這第二種是顯地上所見 登地以上的別初地以上的菩薩 圓初住以上 那麼菩薩他怎麼樣呢? 若得淨心 已經得了真如心 已經見到了真如心 所見微妙其用轉勝 乃至菩薩地盡見之究竟 是不是啊? 你登地以上 已經用真如 第八意識真如不分別的心-來見這個報身 當然這個報身更加的微妙 種種相好更加的無量-無有分齊 那麼所以說諸用轉勝-其用轉勝 這個第一諦 諸佛利生的這個大用 在一地一地當中-一地比一地還要殊勝 看得相當的殊勝 這是這樣講 那可以說轉超過地前菩薩的勝-那當然 這樣了解嗎? 這個是很重要 因為這個在分別大小乘-所見的佛身不同 是這樣 唯有這樣才能夠刺激-彈偏斥小 能夠讓小乘人不執著他所見的-丈六金身的那個釋迦佛相 這樣了解嗎? 所以古來大乘對於-佛身的境界、佛身相 有很多的說明-是這個 那麼在《大乘起信論》-也是這樣 好!那麼好!那麼這樣 再來卯三接著 地前所見、地後所見-然後登地所見 再來卯三、究竟位是無見 這裡特別 等到你最後離業識-則沒有見相 因為離業識就沒有轉世-也沒有現世 所以沒有一切相 所以說諸佛法身是無有色相 既然無有色相-所以彼此沒有色相來見 不用報身來見 佛與佛不用報身來互見-你懂嗎? 報身是相應於那登地、十地 含十地菩薩 未成佛的那些眾生 然後初住、別初住以上-他才要現報身 對佛與佛來講他沒有用-有色相的無量好的報身來見 不用!他們打打電話就可以了 用心靈感應就可以了 我們簡單譬喻就這意思 那這樣是不是佛與佛不相見? 不!他相見 但那見法已經不是-我們凡夫所認知的報身見法 所以這叫做無有色相 那麼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 那你說那這樣法華會上-不是有多寶佛跟釋迦佛嗎? 乃至於十方分身諸佛來現嗎? 那都是應化身 給我們這些凡夫看的 這樣了解嗎? 是示現給我們看的 不是他們彼此的真境界-本地風光 不是的 那好!那麼現在-講到這兒就講到報身 講到用裡頭的什麼呢? 廣說這個用裡頭的報身 這個別釋這個用的這個報身-還有應化身 下面就有個疑問要來 再來更除疑 所以說有分兩科 丑一是問 丑二是答 丑一問是怎麼說呢? 問曰 若諸佛法身離於色相者 前面講嘛 因為諸佛法身-無有彼此色相迭相見故 所以現在離於色相-是云何能現色相? 既然他離色相-那他又怎麼能對眾生現色相呢 離嘛!你自己說離的嘛 是這樣的 所以其實他這個是怎麼樣? 是離於遍計實色 但是不離什麼? 應化眾生的妙色 總而言之 回答應該是這樣回答的 我們遍計所執嘛 遍一切處我們都執著這個-心所外顯 其實是內心所現 然後我們誤認為它外界實在 佛是離這個相 並不是真正的沒有度生的妙相-妙色相 是這樣子 好!那麼這要回答了 答 答這個分兩科 那麼寅一是釋法身能現 法身還是能現 你不要說法身不能現 那麼寅二是釋所現之色 那既然法身現-那現什麼色? 能現色相 諸佛還是能現色相 現什麼色呢? 首先答第一 寅一 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於色 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 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 說名智身 以智性即色故 說名法身遍一切處 這就是講-色心二法是同等的意思 他說法身 法身當下 這個法身當下 法身是色 是妙色之體 法身是色體 法身 法身就是體大了 是種種諸佛所現的妙色的本體 所以他能夠現色 能現這個報身跟化身的妙色 那麼法身是色之體-色相之體 為什麼呢? 為什麼是色相之體? 因為它有 真如有不空真如-對不對啊? 它能夠隨緣影現 而不真實的說-不可以執取它為實色 只是這樣而已 所以所謂從本已來-這個色心是不二的 為什麼? 因為色者是相也 心者是體也 本來相跟體就沒差別 諸佛要現種種的功德-當然他要有色相 是不是啊? 所以說色心是不二 那麼以色性即是智故 色性就是這個體 色的性的所依的這個體-即是智 智就是心 所以說真如心中-它有體、相、用三大 這個色性之體就是真如的心 那麼所以說故色體無形 色即是心 色既然即是心 那心是無形-它當然無形 基於無形-我們說色即是智身 色就是智身 因為色即是心 心即是法 法即是智 所以說色即是智身 倒過來說真如心是智性 以智性即色故 真如心就是色 說既然叫色-是什麼色啊? 是什麼色? 遍一切處的諸法 遍一切處的諸法-不過就是我真如心所顯現 對不對? 它是不染不垢不淨的一切境界 那因此這就是法身 山河大地無非清淨法身 所以色即是法 所以他遍一切處 所以說我們法身是能現 即山河大地就是法身-是能現 好!那麼接著 寅二就解釋他所現的色-是什麼色 所現之色是無有分齊 是沒有界限 隨心能示十方世界 無量菩薩是無量報身 無量莊嚴各各差別 皆無分齊而不相妨 此非心識分別能知 以真如自在用義故 他說你認為他沒有色相 我告訴你有色相 然而這個色相所現是怎麼現? 是依著這個真如體-而能夠隨心示現的相 隨心示現的相 所以能示十方世界 只要有無量菩薩-那麼就有無量的什麼呢? 這個正報的果身 無量菩薩為因 我就示現那個我成佛的果報身-來給他看 各個無量的菩薩程度不同 我現不一樣的報身給他們看 所以這裡頭就有無量莊嚴-是各各分別 對不對? 隨著菩薩的程度不同 我現種種不同的無量莊嚴相-給他看 所以就有差別 既然這樣講的話 各各身都有差別-是有分齊的 但是是對各菩薩 兩個菩薩示現的 我同一尊佛示現不一樣-來說有分別 有分別 不是我的身體本身-我能示現的報身本性上有分別 這樣懂嗎? 是這樣 所以說皆無分齊 是我本質上我佛可沒有要分別 就好像鏡子-魔來魔現、佛來佛現 不是鏡子分魔、分佛 是不是這樣? 是應著外來的境界而有分別 不是我鏡子本身有分別 乃至鏡子裡頭的魔身跟佛身-本身也沒分別 是不是啊? 通通了無蹤跡嘛 沒有分別 所以皆無分齊 那因此他不相妨礙 欸!佛陀正在對他-現一個什麼身 也正在對他現個什麼身 兩個人同時聽佛說法 他見的佛身不同 但不相妨礙 這樣懂嗎? 這當然是啊 佛圓音說法各類隨解 一樣道理 佛以一身示現-各類所見不同 也是就在講這個意思 這很合理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因為就是影現眾生心中-是吧? 不相妨礙 這個不是你凡夫用你凡夫的-經驗的分別意識能知的 不是 因為這真如自在之用-這是離心意識的 那你現在用意識來分別 你怎麼能知呢? 這樣懂嗎? 是這樣的 所以他就回答了說 你用凡夫心來分別說-法身是不能現 我告訴你 一切 盡一切處就是法身 但是法身能現 我報身、應身也能現種種相貌 但是你不要認為-它本質上有分齊 這是因為我真如妙用-本質沒有分別 還是法身 即從法身 三身即是一身 然而你分別了 這樣子 這是因為你分別了 以上全部講完了 講到了什麼 講到了真如跟生滅心這兩者 現在接下來呢 一下子有兩門 一個真如門 然後心生滅門 全部講完 現在呢 這就是一靜一動 現在就要把生滅門-會歸進入真如門 以下己三、即生入真 「生」者即生滅門也 入「真」真如門也 我們分三科 那麼庚一、標即入 標示這個即入真如門的意思 復次顯示從生滅門即入真如門 所謂推求五陰 色之與心 什麼樣子能夠從生滅門-進入真如門呢? 就是因為我 怎麼樣來進入真如門? 我們修行就是思惟觀察 所謂修行者就是思惟、觀察、-推論、求取這個五陰 色、受、想、行、識 無非就是色與心 所以我們生滅門怎麼說-就是色、心二者而已 對不對? 物質現象 「色」者物質也 「心」者我們這一念-心意識妄想心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所謂推求五陰-其實就是色之與心 那五陰 五陰境界就是-整個宇宙的一切萬法的境界 色、受、想、行、識-才成立這宇宙萬法 這宇宙萬法就真如心所現 所以我們怎麼推求它呢? 將這個生滅的五陰心-進入到真如呢? 就是推求色跟心兩者 他意思是這樣 那庚二解釋這個「即入」-的意思 怎麼講「即入」? 現在標舉即入就-你推求色心就能即入真如 那現在就解釋怎麼即入法 所以庚二、釋即入 分幾科啊? 分幾科? 兩科 即入 解釋即入 第一個觀色 第二觀心 你把色心觀透了 你就入了真如心了 那好!他怎麼說 他說啊 首先觀色 六塵境界畢竟無念 以心無形相十方求之終不可得 你就觀察色嘛、六塵嘛 六塵畢竟是什麼樣? 前面說畢竟是無念 塵的境界-色即是心 心的當體是無念 從這個立場說六塵無念 也可以從色的立場說 色是我心的妄緣所分別 如果我離這個妄緣-那麼色就不存在 所以說色畢竟來說它是無有念 以心無形 心內無此六塵的形象 心無形象 所以但我心外-十方推求我也終不可得 離了這真如心 離了這個什麼? 離了業識之心-它不能成一切六塵境界 所以離心-於外境界找不到六塵 於內來說 我找我這個能生六塵境界的心 其實能生六塵境界的心-根本無心、無念 所以既然這樣講的話 心無念-不生一色 那心外找色-找不到一色 心內找-不生一色 心外找-找不到色 那心內心外十方推求-皆不得色法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色不可得 是這樣子看的 所以終不可得 這就觀色不可得 接下來我們觀心 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方實不轉 眾生亦爾 無明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 現在再講心吧 心有妄心-也有真如心 那麼你說你要找妄心 其實哪有妄心呢? 真如心本來就從來沒動 只是因為我迷真如-說名為無明 對不對? 所以根本無明無體嘛 沒有體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真如從來沒變 並不因為-你不知道它生一個無明 真如變掉了 沒有啊 就好像東方、西方 你誤認為東方為西方 結果你走錯位置了 可是東方還在東方啊 東方沒變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你說你要找無明-無明無體 那你要找真如-真如從來不變 只是真如心-沒有妄想心 所以你觀心你會發現-妄心無實體 真如本具 是這樣修的 是這樣所以說觀心 是觀心 是這樣 那麼我們就講到這兒了 這一堂課講到這裡就是-他要講色心來觀察 最後一段話我們講一下 最後結示無念 所以若能觀察知心無念-則得隨順入真如門故 其實這裡是知色無念 心即是色-色即是心 觀色觀心皆是無念不可得 那這樣子又回到了-前面利益分裡頭講 對不對? 無念者 若能無念-則隨順入真如 你看看整個-前面說了那麼多複雜的東西 通通因為有念-才起生滅 生滅講了那麼多-最後回歸的還是無念 有沒有? 這就是即生滅門 了知生滅當中即無生滅 了知生滅當中-觀察生滅即是無念 無念即入真如 所以生滅即入真如 當下一念無念就入真如 所以他能頓成 頓修、頓成、當生成就-是這樣 所以歸結於無念心 還是在利益分裡頭所說的這樣-有沒有? 前後呼應 好!那麼我們這一堂課-就上到這兒了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