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24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 就這個心生滅門中的-釋生滅心法 明染淨生滅當中就這個覺義 丑一的這個覺義 因為生滅心 什麼生滅心有覺與不覺? 就覺的這一部分來說 真如心有空與不空的問題 生滅心有覺與不覺的事情 談覺與不覺的事情 那麼就這個覺的這個概念 我們談到了這個-本覺、不覺、始覺當中的始覺 那不覺就不用談了 不覺就是無明妄想-種種的顛倒、諸惑 這就不覺 那麼談這個覺與不覺 這個覺怎麼樣? 覺是從始覺向於本覺 本覺本然不壞-就是以無念為體 是這樣 與無念為一-是這樣 那麼這始覺講完 接著我們講本覺 本覺分兩大段 一段是隨染本覺 什麼叫隨染? 本來隨染是流轉-叫做隨著染緣而下 這裡講隨染是倒過來說 倒過來說這個雖然染 雖然會染-然而它的本性不染 這樣叫隨染本覺 因為既然講本覺了-我們就不講不覺 我們也不是在談始覺 我們講它的本來的相貌 它雖然有染相-可是本質不染 他在講這個-叫隨染本覺 所以雖然講隨染-這本質還是不染的 這樣懂嗎? 那麼接著講性淨本覺 第二 是不是辰二叫性淨本覺? 是不是啊? 是不是啊? 它有兩科對不對? 第二科叫做性淨本覺-對不對? 性淨本覺就直接提-它本性是清淨 這樣就來談到了本覺的體性-體、相、用了 這樣了解嗎? 就談到它的體、相、用 是這樣 其實本覺就是-體、相、用中的體大 體大 我們 好!那我們來談它 那麼這叫卯二、本覺 始覺談完了-當然就談卯二 卯一是始覺-卯二就本覺 那卯二、本覺-分兩科 第一科是什麼? 隨染本覺 第二科呢? 性淨本覺 那麼這個本來還可以分細科 不過算了!我們把它-一大科就搞定 那麼就不再分了 很少這樣 不過這裡就乾脆這樣-比較簡易一點 因為這裡講的就基本容易懂了 首先我們來唸一下 復次本覺隨染 分別生二種相 與彼本覺不相捨離 云何為二? 一者智淨相 二者不思議業相 智淨相者 謂依法力熏習 如實修行 滿足方便故 破和合識相 滅相續心相 顯現法身 智淳淨故 此義云何? 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 無明之相不離覺性 非可壞非不可壞 如大海水因風波動 水相風相不相捨離 而水非動性 若風止滅動相則滅 濕性不壞故 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 因無明風動 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 而心非動性 若無明滅相續則滅 智性不壞故 好!在這裡先說第一個 第一 本覺會隨染 他先說本覺會隨染 不過他總是在講本覺-他不是在講那個不覺的部分 那所以這個覺的這一部分 他現在講的終究鎖在-覺的這一部分 雖然講隨染是染污 但他跟你講-即便染污也不壞它的覺性 簡單講就這樣 是這樣 然後他說 本覺隨染有兩種染 一種是眾生染-但它覺性不壞 一種是佛染-佛來染 染成眾生需要的樣子-來利益眾生 就這兩種染 所以這裡的染-不意味著一定壞的意思 懂意思嗎? 有一點隨因緣的意思 至少也有這個意思 當然它也有染污的意思 但是染污是相上的染污-不是體上面的壞失 所以不壞 這整段文就在講這個 整段文在講這個 那好!我們來看一下 總說是這個意思 那我們來看一下 接著我們談到了-本覺有隨染之性 談到本覺 而本覺有隨染之性 它因為隨染 它用兩種方式來生起隨染的相 這樣懂嗎? 下面這段話就分別生二種相 以兩種方式來表現它隨染的相 一種是眾生隨染-一種是佛的隨染 是這樣 那麼這兩種相通通與彼 與這個本覺心性不相捨離 所以與彼本覺不相捨離 這樣這句話懂嗎? 懂嗎? 不難 開始有點不難了-對不對? 前面難的我告訴你走過去了啦 以下都不太難了 那麼云何為二? 哪兩種相呢? 第一種 一種叫做智淨相 智能淨 由智能淨 或者智當體是淨 這樣也可以談 或者由智能淨 由智能淨 智淨相 二者叫不思議業相 什麼叫做智淨相呢? 什麼叫做智淨相呢? 因為謂依法力熏習-如實修行 滿足方便故-能夠破這個和合相 能破者智淨也 智能夠淨就能破這個和合相 什麼叫和合相? 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名阿梨耶識 有沒有? 就這個相 就這個識 能破和合識就這個識 破阿梨耶 阿梨耶識一破就得什麼了? 得恢復如來藏性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這裡講和合識是這個 又出現一個新名詞了-叫和合識 對不對? 這就是指前面的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名為阿梨耶識 有沒有? 有沒有? 所以很清楚 你看是不是前文解後義? 是不是這樣子? 這樣最保險 這樣最保險 沒有自己的想法 好!所以破和合識 那麼這個時候破了和合識 和合識 什麼叫破? 前面講了 始覺 始覺四相就能破 對不對? 那始覺怎麼能始覺呢? 因為依法力熏習 「法力」佛法之力-來熏習我們 諸位現在不是在聽課嗎? 愈聽愈覺得自己有真如心了-有沒有這種感覺? 沒咧!愈聽愈煩惱-不好了(臺語) 這就完了 這大乘不起信 是不是這樣子啊? 愈聽愈有真如性-對不對? 這就是法力熏了 所以我們天臺家講 講經是修行-聽經也是修行 是不是啊? 就在熏嘛 熏嘛 我們不為名聞利養講經-也不為名聞利養聽經 只但為生死了-而講、說、聽、寫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就是法力熏 那麼法力熏習之後-能夠依法熏習起如實的聞思修 這修行 叫如實修行 你們在聞了對不對? 聞了之後是不是跟著思惟? 跟著我的想法在思惟 這不聞由思了 思完了出去之後-就能憶念真如心 不起、不為煩惱所動 這不就修了嗎? 這不就修了嗎? 那如果你現在正有煩惱 聽我這麼一講 啊!罷!罷!罷! 放下煩惱 這不也當下正在修嗎? 放下煩惱了嗎? 對不對? 是不是聞思修這如實的修行 這個時候滿足方便 只要這個方便繼續用 法力熏習就叫方便 法力熏習就叫方便-懂嗎? 由有念修到無念-依於無念而成就一切 無念的自性的法性現前-真如心現前 這都叫方便 我只要越來越滿足這個方便 種種的方便我都能夠用上去 能夠來幫助我的方便 除法愛 這個知通塞等等這一些的 天臺的所謂的十法成乘-通通把它用上去了 或者你看你要怎麼講都可以 這個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通通把它用上去了 持戒、修定、發慧等-這些滿足方便 懂嗎? 這樣就滿足方便了-有沒有? 念佛、拜懺-滿足方便 還有 還是那經上講的-修福慧、懺悔業障 積福懺罪 親近善知識 住依僧團 然後最後 住依僧團就親近善知識 然後於空性中聞思修 這樣就叫做滿足方便 什麼道次第講了一大堆-就這個而已 就這個而已 從頭到尾也不過就這個 你又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菩提道次第 然後剩下半輩子-已經累得半死了 這個時候你還什麼時間修? 所以道次第-很簡單一句話這樣子 好!那這樣滿足方便了 這個時候你就能夠以熏習之力-實如實修行之力 方便善巧破這個-阿梨耶識的妄想的有念 住於無念 那麼就滅掉了念念生滅-相續不曾離的這一念 無始以來的什麼?-妄想心 所以就叫做滅相續心相 看到沒有? 那這就是無念了 滅相續心相不就等於無念? 你看又回到無念來了 處處講無念-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就是無念了 然後呢 然後就能夠與無念相應 無念相應不就不生不滅嗎? 不生不滅不就顯現法身嗎? 是不是? 所以顯現法身 這就是智淳淨故 所以叫做智淨相 那個智能夠淳淨起來 智的淳淨 或者說依於你這個智-能夠淳淨你的阿梨耶識 叫智淳淨故 這樣懂嗎? 依智能夠淳淨 這就是你的始覺發揮作用-的關係 所以本覺有這種智的淳淨力量 首先就講這個 再下來講本覺-對不對? 本覺不談始覺 我剛剛只是順便跟你講-透過始覺來完成 不過這是因為-本覺本來就有這個智力 懂嗎? 本來就有這個淳淨之力 淳淨之力 才能這樣的 你只是一直讓你的淳淨力量-發揮出來而已 那麼怎麼說呢 這為什麼能夠來清淨它呢? 因為你本覺-不是被那個無明妄染了嗎? 不是被生滅心所染污-和合成為阿梨耶識了嗎? 怎麼你現在能夠這樣子-來熏回來呢? 他怕你懷疑 下面用譬喻來說 懂嗎? 用譬喻來說-懂嗎? 怎麼說呢 以一切心識之相皆是無明-對吧? 心與識叫心意識 這裡頭少談了一個「意」 其實就是你的八識作用 包括阿梨耶識的作用-懂嗎? 等一下會提到 下面就會提到-心意識的不覺的部分 就會這個一念不覺生無明-無明又動生三細 三細 這境果為緣長六麤 這個無明、三細、六麤-分別就是心意識的內容 就是心意識的內容 那麼這心意識的內容 它所以這裡講心跟識-裡頭包含了意 裡頭包含著意 那這些通通-都是從無明以下生起的 所以皆是什麼? 皆是什麼? 皆是無明 對不對? 皆是無明 結果呢 皆是無明 無明之相 可是無明之相又怎麼樣? 又不離覺性 不離覺性-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 依什麼? 依真如而生無明的嘛 是不是? 前面不講了嗎? 解釋分當中不是講了嗎? 對不對? 這個生滅 講生滅的時候不是提到了嗎? 這講到生滅的時候 依如來藏故有生滅 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 我們一再引這句話 從頭回來解釋一下-對不對? 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 這裡解釋了-為什麼依如來藏故有生滅 等一下就要解釋了 前面講了一大堆-其實我們都用這個譬喻 我們都一直用這個譬喻的 現在就要講這個譬喻了 所以你要不先看到這裡來-你怎麼解釋前面? 首先他就說了 無明之相不離覺性 既然不離覺性 覺性是什麼? 離言說相、離名字相-對不對? 離什麼? 一切攀緣 什麼相? 心緣相 離這些相 所以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 心既不可緣 那心的生滅也不可緣-當然不可破壞 一切心為主 是這樣子 所以說離這個相 好!那還是這樣 所以非可壞、非不可壞 為什麼叫非可壞、非不可壞? 首先講非可壞-就是因為它本性不動 為什麼講非不可壞呢? 因為它會從這個覺性當中-怎麼樣? 呃!不!覺性是不可壞 無明不可壞為什麼? 因為無明依覺性而起 本質是覺性 覺性不可壞 所以不離覺性 所以不可壞 所以非可壞 可是它終究是無明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非不可壞 也不是不能變的 這樣了解嗎? 也不是不能變的 所以那個造物主-非可壞 因為他造物主 但也非不可壞 我把他看透了-造物主就謝了 你懂嗎? 萬法就不再由他所生 我們現在是魔王手下的一員-但是不是不能攻破他的 你懂嗎? 是能攻破他的 那個造物主是自私的、有仇恨 那就是我們的心-自私的、有仇恨 所以非不可壞 這裡講的是指這個什麼? 無明之相不離覺性 所以它非可壞-是因為不離覺性 但它終究是無明-所以也非不可壞 懂嗎? 好!那接著下面就譬喻了 譬喻就好懂了-對不對? 譬喻就好懂 就比如說大海水 大海水水本身平靜的 這個平靜相 不過這因無明業風而生波動 所以水相、風相是不相捨離 風相叫無明 水相就是真如 水相就真如 可是這真如之性-現在因為起波瀾了 我就不再講它是真如水-我說它是浪 我就說它是浪 可是雖然是浪 水的那個動性 水仍然沒有動性 水本身是寂靜性 所以而水非動性 看到沒有? 水不是動性 但是因為因浪起動 因浪而動 如果風 若風止滅-動相則滅 要這樣讀 若風止滅 又止又滅了 風止了-那風就滅了 風 我問你 風如果止的話-有沒有一個風在? 沒有了 所以風之所以是風 是因為它動才叫風 無明-有沒有個無明在? 沒有!只是因為它動-你才認為它無明 所以無明要破很容易 剎那即破 只要你不動就破了 是這樣 所以說前念不生-後念未起 正怎麼時是汝 是你娘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所以為什麼說參禪當生要成就-也是這樣啊 也是這樣啊 是不是啊? 所以要止風很簡單-不動就止風了 是不是這樣? 所以《六祖壇經》裡頭說 不是風動、不是旗動-是你的心動 有沒有? 也是這個意思 所以這裡頭都處處含有-《大乘起信論》的影子在那裡 所以整個《六祖壇經》裡頭-很多的意思有這樣的含義 好!那麼呢 大海水因風而波動 可是這個風跟水相 風相、水相是不相捨離 就好像無明與覺性-是不相捨離的 不相捨離的 然而水非動性 若風止滅了-那麼這個水的動性就滅了 因為水本身非動性的 是因為風把它吹-它才動的 現在風止了水就停了 這個「停了」就是濕性 「濕性」者不動之性也 懂嗎? 不動之性就 因為不動之性不滅 也就那個不動之性就叫濕性 它的濕性就不動 不是不動-就不壞 所以你讓它動-不是它的本性 它的本性是不動 就是它的濕性是不動 那現在你動它-它才動 那我風止滅-水性就不動 水就不動 這就濕性不壞 如是眾生自性的清淨心 又出現了 又新名詞又跑出來了-看到沒有? 在此之前沒有-「眾生自性清淨心」 有沒有? 所以你有沒有看到? 如來藏、真如、無念 什麼? 無始 無始無明 這裡講的是清淨的那一面 就是說自性清淨心 指的都同一個-有沒有? 如來藏、真如、無念、-不生不滅、自性清淨心 還有一個真如自性 前面講的真如自性-有沒有? 通通在指同一件事情 這名詞出了好多個 有沒有? 這可見他老人家-正在寫這個論的時候 其實他用了好多個一個 他必要描述的名詞-來描述同一件事 它都第一次出現 他都沒有解釋 你自己要去理解-講的是同一件事 他定義 他沒有特別去定義它 那但是指的是同一件事 叫做如是眾生自性清淨心 因無明風動 因為你知道它因無明風動-講的就是這個事情 所以你就知道自性清淨心-指的就是那個覺性 覺性、佛性都是指這個 那麼因無明風動 那麼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但又不相捨離 對不對? 為什麼心與無明俱無形相? 因為前面不講了嗎? 這個離言真如不講了嗎? 無什麼相? 無言說相、無名字相、-無心緣相 對不對? 所以就無相了 是不是? 還是一樣前文解後義 對不對? 對不對? 所以說心與無明俱無形相 俱無形相 都沒有形相 有形有相一定起分別 一定落名言相 一定落心緣相 一定落入言說相 對吧? 對吧? 那這樣就起念了 它本質上無念-對不對? 所以叫離言真如 那麼心與無明俱無形相 就像風無形相一樣 水雖然有形相-不過是拿來譬喻用的 都無形相-但也不相捨離 所以心與無明不相捨離 就像風 就像水與無明不相捨離一樣 水即是風 不……說錯了 無明即是風 水就是真如 波動就是阿梨耶識上面-和合的那個生滅法 叫波動 也就是所謂的不覺 是這樣子的 就是隨染的意思 波動就是隨染的意思 這樣了解嗎? 是這樣 而心非動性 就好像水非動性一樣 前面不講嗎?-而水非動性 它完全對仗的例子 水相、風相-不相捨離 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 而水非動性 這裡講而心非動性 水即是心-來對照著看 若無明滅-相續則滅 無明滅就是風滅 風滅-浪就滅 浪就是相續 所以浪滅-相續就滅 懂嗎? 懂意思嗎? 所以相續就生滅 生滅法叫相續 相續在西藏翻譯的經典來說-相續就叫什麼? 生命 就叫眾生 眾生就是相續 它翻譯眾生-它不翻成眾生 眾生叫眾緣和合所生 其實它是心念相續而生 對不對? 所以西藏翻譯「眾生」-翻譯成「相續」的意思 它的本義就叫相續 就叫相續 所以相續滅就眾生滅 就是你的煩惱滅的意思 這樣懂嗎? 相續就是生滅 就是水波 水波 所以大海就是真如 因無明而生波-意思就是說 你的真如因無明風-而生起了什麼? 眾生浪 眾生浪 懂嗎? 懂嗎? 就相續浪 所以無明滅則相續滅 然而雖然相續滅-自性卻不滅 對不對? 對不對? 它的覺性不滅 覺性不滅就是 覺性既然不滅-所以覺性一直在 對不對? 覺性就是法力熏 它就能熏起你將來恢復成清淨 我們打個比喻-海浪 海浪雖然很大 不是海水生浪-是因風生浪 只要風無了-你的浪自然靜 對不對? 那同樣道理 你無明雖然很深 只要讓無明的業緣斷盡 我後念不思前念 念念斷盡 念念向於無念 那我就不再起風 不再起風 我自性不思議的智淨相-就能現前 就能熏我回我的清淨相來 這叫智淨相 懂嗎? 所以本覺有智淨相 不用你努力-它自己就清淨 所以古德講本來具足、-本自清淨、本不生滅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何期自性 是不是啊? 什麼是自性啊? 本來具足、本然清淨、-本不生滅 講的這個事了 又是《六祖壇經》裡頭的話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就在講這個 還在講這個 太爽了 然後呢 然後呢 所以叫自性不壞故 這樣就解釋了什麼叫做智淨相 解釋清楚了沒有? 智本然清淨相-叫做智淨相 它有智慧之能 這個智就是真如智 這個智本然清淨之相 或者說它具有智的熏習功能 它本然就清淨 智淨相 接下來不思議業相 前面講這智淨相 有點講的是說它叫隨眾生染 隨眾生的業風染-對不對? 但是它的本來智還清淨 他在告訴你一件事 你現在是凡夫(臺語) 你現在是凡夫 凡夫到多凡夫都沒關係 所有人都罵你業障重才下山的 你才被趕下山的 都沒關係 你懂意思嗎? 你的本然的真如心了了不動 只要你現在好好學 你的清淨心-沒有任何人罵你會壞掉 所以你笨笨的-被人家罵兩句、削兩句 你就自己失去信心了-你就不想修行了 這被騙了 你有智淨之相 你有本然的真如 對不對? 你要這樣想-有為者亦若是 你罵我業障重 沒關係!現在業障重-正是好修行 我們院長說的壓力愈大-我愈強壯、愈白泡泡 水水嫩嫩的豆芽菜就會長出來 對不對? 所以我要更堅強 應該是這樣修 結果你被一罵了 他就把你罵還俗去了-罵離開去了 那你這樣被罵對了 是不是這樣? 你就被他的心魔控制 懂嗎? 被他的心魔控制 大乘有了這樣之後-它難怪 一切大乘經典都說-犯根本罪可懺 為什麼? 智淨相啊 對不對? 智淨相啊 智不可壞啊 無明可壞啊 對不對? 所以你犯了滔天大罪、大戒-你仍然念咒可以清淨 何以故? 因為不思議的什麼? 不思議業相 等一下就講了 有不思議的業能夠熏你 所以大乘才勇猛的告訴你 犯重是不是? 懺罪、趕快修行 不要離開佛法-不必還俗 他才敢這樣講 他才敢這樣講 那佛陀也這樣講啊 佛陀在聲聞法裡頭-給他叫做什麼? 給他叫做學法沙彌 對不對? 不是學法-叫什麼? 學悔沙彌 給他一個名稱 就是因為隱藏著這個機會 懂嗎? 聲聞人不懂 說他很慘了、掛了 那是用一個惡的態度來看待他 大乘人懂 用一個善的態度來看待他-說他一樣可以 聽懂了沒有? 懂了沒有? 所以不學大乘 你說你要度眾生-門兒都沒有 你憑什麼度眾生? 你對眾生當中有佛性-你根本不了 你憑什麼幫他忙? 他一犯重罪了你就-啊!你沒救了 你就只能這樣而已 你不敢承擔說-沒事情(臺語) 沒事兒!好好懺罪 雖然下地獄-還是要修行 所以當時我問老人家說 某人某人犯重罪-老人家怎麼辦? 他說沒關係啊!繼續修行-好好懺悔就好 只要以後不講戒就可以了-他講經還是可以的 我一聽 這老律師這樣講-這樣會不會給人家笑? 當然不會 因為人家是依大乘來說的 對不對? 小乘人小心小量不了真如 當然就只能說-啊!你沒救了 那這要沒救了-佛種怎麼現前? 是不是這樣? 所以不要小心小量-被人家罵業障鬼 你就真的去做業障鬼 那真的被罵對了 是不是啊? 你有真如耶 你怎麼可以這樣? 還有電視機前面那些人 你不要說我是在家人業障深重 我早知道我就不要出嫁-我要出家 現在太晚了 太晚了 真如心都還在啊-怎麼會晚呢? 好好修行嘛 念佛求往生 怎麼會晚呢-對不對? 那你說我不能出家 誰叫你出家? 是不是啊? 你不要再顛倒就好了嘛 好好賺錢供養師父-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然後如果能生小孩-生個小孩來出家 這樣不就好了嗎? 對不對? 自己求往生-一樣是真如心在起作用啊 不要這樣妄自菲薄 所以什麼人都可以修 出家、在家 有戒 持戒、犯戒 都可以修 通通有無邊的希望 你看看 你看看 這就《大乘起信論》帶給-一切眾生最大最大最大的保障 說到這兒太爽 是不是這樣? 太爽 《大乘起信論》-怎麼可以不讀呢? 充滿了希望 是不是這樣子啊? 充滿了希望 那這樣子也給老師充滿希望-你知道嗎? 老師常常就是說-唉!這些學生真是無藥可救 那你下次就不要這樣想 你說雖然現在-有點看起來無藥可救 但是他的真如自性不壞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的那個清淨心只是被那個-無明業浪暫時的怎麼樣? 攪亂了而已 他還是智淨相的 而佛有不思議業相-佛法無邊 懂意思嗎? 它能夠把我這個學生-熏成將來成佛 所以我這當老師也不要太生氣 那你就不會生氣了 你就想罵他一百分 你罵一百分的力量 一百公斤的力量罵他 你想一想就會-退成二十公斤來罵他了 他一懺悔就說 好啦!可以了!下次再來啊-不要再犯錯啊 就OK 所以天底下沒有不能解的惡人-沒有不能救的地獄種子 也沒有所謂的-完全不能成佛的一闡提 沒有 是不是啊? 是不是啊? 太有價值 《大乘起信論》-就在這裡有價值 我們講到哪裡?(臺語) 不思議業相 接下來就不思議業相 剛剛講隨染 眾生被染 呃!不……真如自性被染了-染成凡夫相 不過自性不壞-有智淨相 現在再講-當它不染的時候會怎麼樣? 有不思議的熏眾生的力量 當它不染的時候又怎麼樣? 有不思議業相 不思議的業 咱們都幹一些思議業 懂嗎? 都是生滅生死業 不過看起來也算不思議 你看吃香喝辣的-拉出來一定臭 這也算是不思議 是不是這樣? 還真厲害 對不對? 不過這個不是真正的不思議 是能夠把眾生這麼樣無明顛倒-還能夠熏回成佛 這才叫做不思議業 來!我們來看一下 唸一下來 不思議業相者 能作一切勝妙境界 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 隨眾生根自然相應 種種而見得利益故 你看多好 《法華經》上說 不是《法華經》 那個《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上說 以眾生喜見之身而現身-對不對? 這裡不講了嗎? 種種什麼? 隨眾生根自然相應 種種而見得利益故 有沒有? 有沒有? 就是隨眾生喜歡見的樣子 我就在眾生的面前-現出來給他看 然後讓他得利益 有沒有? 這就是不思議業 你聽到沒有?-有沒有很興奮? 太棒了 所以我們在哪裡 佛都會用眾生不思議的業相-來給我們看到的 你就不要怪觀音菩薩不夠意思 你懂嗎? 你懂嗎? 你本來應該下山 他就會讓你下山 你再求-他也不讓你上去 為什麼? 因為下山才有好處啦 你就要下山 你就要下山 同樣道理 同樣道理 你如果要修行 他就不讓你修 他就讓你生病 生病有好處啦 只要你念一件事情 一件事情 請記得一件事情-「你歡喜接受佛法」 你說讓佛法來到我面前吧 我一再在說皈依的時候-不是講嗎? 依靠!依靠!對不對? 對不對? 不是依循 依循是用理智 依靠是用你全然的無明的感情-依靠下去 依靠下去 說我不行了!讓佛來幫助我吧 佛就會以眾生喜見之身-現在其前 以他能聽得懂的法來教導他 對不對? 是不是就這樣子? 這就叫做不思議業相 為什麼他能這樣? 因為他有本覺的-不思議的智淨相為本 來!看文字 以依智淨-能作一切勝妙境界 包括極樂世界不是也是嗎? 包括現在我們住依僧團-這個境界不也是嗎? 憑我們這幾個小毛頭 業障深重、沒有福報-我們能住這個寺廟嗎? 當然沒有 可是佛以他的功德加持我們-讓我們在這裡熬 那你又感嘆沒有善知識 算了!沒有!我不能修了 這你錯了 佛一定用種種境界-讓我們彼此成為善知識 這就是所謂的依智淨 依智的清淨內涵-能夠做一切勝妙的境界給你 只要你不要用你的想法 不要用你的想法 隨順因緣就好了 為什麼? 用你的想法就無明業風了啊 所以說隨緣就好 如果因緣該建廟你就建廟 因緣該托缽你就托缽 因緣該怎麼樣你就怎麼樣 讓佛推動你 讓他的一切勝妙境界來帶領你 懂嗎? 懂嗎? 你說那這樣是不是心外求佛? 誰跟你講心外求佛了? 我不是跟你講了嗎? 我不是跟你講了嗎? 你自己有智淨相 對不對? 它自己能現不思議境界熏你 而這個不就跟諸佛同一個嗎? 諸佛不過是依著你的智淨相-來感應而已 所以你不要再動業風 你不要再動無明風-不是業風 無明風你不要再動 什麼叫不要再動無明風? 不要自己想法 不要有自己的想法 隨順眾生因緣 隨順那位眾生的因緣-懂嗎? 念念向於三寶 念念向於學佛 念念不忘三寶 這樣就對了 念念不忘三寶就不忘你的覺性 那麼雖然你不知道怎麼修行 但是你那個智淨之相-能夠現種種上妙境界 為什麼? 因為諸佛有願 諸佛有願 能夠乘你的智淨心-智淨之心來示現在你眼前 弄種種的相來幫助你 只要你有願、有心要向於三寶-就可以了 我們講往生極樂不也這樣嗎? 彌陀有願 只要你有心 他會現不思議的業相-成就極樂世界 也現不思議的業相 於你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佛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 接引你往生 不也這樣嗎? 所以難怪《大乘起信論》-後面要叫你怎麼樣? 念佛求往生 這可是馬鳴菩薩說的 然後接著在《毘婆沙論》裡頭 《大毘婆沙論》裡頭 這個龍樹菩薩又說了什麼? 又說了也念佛 龍樹、馬鳴 《十住毘婆沙論》-不是《大毘婆沙論》 《十住毘婆沙論》裡頭-提到了這樣 好了!諸位!這樣了解了嗎? 所以這一切通通在談到的-就是因為這裡 依智 所謂不思議業相-是因為依於智淨之相 能作一切勝妙的境界 那勝妙境界是什麼呢? 所謂的無量功德之相 什麼叫無量功德之相? 無量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對不對? 就這個 紺目澄清四大海 就這個叫做無量功德之相 佛陀 我們世尊的什麼?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這個 這叫做什麼? 無量功德之相 然後他呢 注意看 常無斷絕 看到沒有? 什麼叫常無斷絕? 《法華經》〈壽量品〉說-世尊從來不入滅 對不對? 對不對? 今現在正在靈山說法-對吧? 這就常無斷絕 看到沒有? 常無斷絕 這就常無斷絕 那麼所謂-無量功德之相常無斷絕 然後隨順眾生根自然相應 看到沒有? 該見 聲聞人該見什麼身 丈六比丘身就去證丈六比丘身 圓教人證圓滿報身-就見圓滿報身 懂意思嗎? 那咱們呢 咱們在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莊嚴報身 我們到阿彌陀佛那裡去 乃至於現在我們彼此互見-這也是佛成就彼此的啊 在電視機當中我們彼此互見-這就是佛成就的 為什麼? 隨眾生根 隨眾生的根機因緣-他有不思議的業境界現前給你 只要你有心 所以你不要說電視機上面-大家都能看得到 大家都能看得到 你去看看嘛 台北市你去看看嘛 他會轉到這一台的 而且早上五點到七點去轉來看-有幾人? 沒幾人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們網路上面-都在流通這些光碟片 從頭到尾來買的不過千人而已 是不是啊? 兩千三、四百萬人-也不過一千、兩千人 一、兩千人去聽到這個法而已 所以說這就是因為-你要有那個眾生根機 你要有那個願心 那他就自然相應 而且是常無斷絕 有沒有? 那麼《法華經》上又說 於他方世界現眾生所喜見之身-在另外的世界現身來度化他 《法華經》不也這樣講嗎?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就是這個意思-常無斷絕 所以《大乘起信論》-真的是綜合百部經論而成的 真的是綜合百部經論而成 你現在愈來愈相信了吧? 愈來愈相信了吧? 那麼這個時候種種自然相應 那種種而見 就是現種種相貌而能見 然後見怎麼樣? 就能得它的利益-對不對? 深者見深、淺者見淺 總不外乎依你的根器所需-得其利益 所以這樣講起來-聲聞人也沒辦法啦 他就聲聞根器 佛陀只好跟他講那種聲聞法-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我們不能夠排擠他 但我們不跟他在一起 因為我們這樣會被他-壞了我們大乘的正信 是這樣而已 我們不排擠 我們了知他的因緣 當他倒過來批判我們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我們是什麼? 大乘是什麼? 這樣就好了 你跟他再辯駁-他越批 他越來越毀謗大乘-害了他 懂意思嗎? 所以聲聞人可以去謗我們 我們好意跟他說 一次、兩次說不通-我們就不要再說 還是要說一下 不跟鬥亂 不鬥亂、不鬥爭 善心的說-一次到兩次 不行!不說第三次 他會恨 他會呵斥 那我們也不要去貶抑他 一貶抑他會反彈 造成他造業 這樣也不好 這樣了解嗎? 這樣了解嗎? 這樣了解了 哎呀!這叫做本覺隨染 一個字「爽」而已 對不對? 懂這個道理真是拍案叫絕啊 是不是這樣子? 高興得不得了 這學佛你說有什麼樂趣?-就這個最大樂趣 不然這個也不能-這個也不能嘛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但是這就是最寂靜的快樂-是在這裡 是不是這樣子啊? 修行就是這裡有樂趣了 好!來!辰二是什麼? 辰二 妙法!辰二是什麼? 辰二是什麼? 性淨什麼? 性淨本覺-對不對? 好!講性淨本覺 現在講到 剛剛是本覺會隨染 叫隨染的本覺 現在跟你講性淨的本覺 體性本淨這樣子的本覺 隨染 跟你講雖隨染-仍然覺 仍然清淨覺 現在是就再講到-它更內在的主體去了 講到了那個體上的性淨去了 時間已經到了 來!我們唸一下 復次覺體相者 有四種大義 與虛空等猶如淨鏡 云何為四 一者如實空鏡 遠離一切心境界相 無法可現 非覺照義故 二者因熏習鏡 謂如實不空 一切世間境界悉於中現 不出不入 不失不壞 常住一心 以一切法即真實性故 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 智體不動 具足無漏熏眾生故 三者法出離鏡 謂不空法 出煩惱礙智礙 離和合相淳淨明故 四者緣熏習鏡 謂依法出離故 遍照眾生之心 令修善根 隨念示現故 這就在講 這一段文兒就在講那個本覺體 本覺體 他用鏡子來 剛剛用海水對不對? 現在用鏡子 為什麼海水 海水起波浪 海水起波浪才有生滅相 就是在講它的隨染性 隨染才有波浪 所以用海水譬喻 現在講它的體性 體性永遠清淨對不對?-所以用鏡子 鏡子不會變-鏡子只有照了義而已 所以他用四種鏡來描述它 這樣聽懂沒有? 所以他的譬喻 是隨著他正要談的是什麼-用不同的譬喻 這樣懂嗎? 這樣懂意思嗎? 他在講它的本體 本體上有四種本體-所以叫做覺體相 覺的 這個真如心 呃!這個生滅心 生滅心當中-有這個染淨生滅的這個體性 這個體性當中有覺義跟不覺義 這個覺義當中的體是什麼-在講的是這個 懂意思嗎? 最後講這個體 講這個體 這個就是本覺之體 然後這個本覺之體是不動搖的-所以用鏡子 鏡子不動 前面講隨染是會波浪的-會染的 所以因為它會動才會染 所以要用海水來譬喻 現在用鏡子來譬喻 是這樣 要說的很多 不過時間真是苦短 我們又要受限於這個錄影帶-的長度 來決定我們講經說法的長短 不過眾生是生滅心的 聽太多 這個好樂之心會滅掉 所以也只好下課 好啦!時間已經到了 我們下一堂課再說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