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略釋 4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起信論略釋〉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介紹到譯者-這個真諦三藏 那麼真諦三藏他在近五十年 五十歲左右才來到了中國 那麼他又因為遇到中國的內亂 他避居到地方 幾乎他的翻譯都是在一邊避難-一邊翻譯的情況之下翻譯的 但即便是如此 他的翻譯非常的用心 雖然有一些翻譯的語句-不盡然都好像說完全的精確 可是他的翻譯量很多-而相對的精確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有心 二方面其實諸位要了解 我們因為-鳩摩羅什大師的名氣太高 玄奘大師的名氣也很高 我們總覺得真諦三藏-就是一個翻譯的人 其實不是 他自己對大乘的教理很深奧-了解得很多 他尤其對-《攝大乘論》、《俱舍論》等 他都有很深的研究 很深的研究 那麼他對唯識學 應該說早期的唯識學-有很高的修養跟認識 然後他自己-就翻譯這件事情來講 他翻譯是這樣 他是講解加翻譯 講解加翻譯 在當然因為在顛沛流離當中 所以他的譯文當中-有時候真的也會不小心 被帶入了他自己的講解的語句-在裡頭 這確實是有 這在其他的譯師 中國四大譯師當中-其他三位的情況是沒有發生 但他有發生 這也不能怪他 一方面他講解得非常好 中國的另外三位譯師 除了鳩摩羅什-有講解的情況以外 另外兩位當然也都有講解 不過沒有像他這樣子的-是很深入的去講解、記錄 也沒有像他這樣子-在顛沛流離當中翻譯 你要知道翻譯是要很注重文字-還要很深思熟慮的 而你這樣顛沛流離實在很難 他還量這麼大-翻譯的水準還這麼高 那你就可見他的學問跟意志 用心跟菩提心-跟那種真誠之意 是多難 那麼他曾經在六十四歲的時候-翻譯了告一段落 他想要告老還鄉 可能是弟子修行得有限-還是怎麼樣? 他告老還鄉 結果這船出出去了 不是現在飛機一飛就到 不是!他坐船 坐出去了不知道怎麼搞的 遇到颱風還怎麼樣? 又把他給吹回來了 就回去不成 回去不成人家就勸他 哎呀!這個一定是-菩薩不讓你回去 那個……要不然你看看 從九月出發到十二月又漂回來-這什麼原因? 做白工又回來了 那這樣您老人家還是-待在我們中國 教教我們 他想想算了 實在是無牛駛馬(臺語) 這些人可能是程度不太好-他不太想教 還是他年老怎麼樣了 好啦!繼續留下來不走了-就這樣 當時因為這樣 為了讓他留下來 當時的地方官刺史-叫做歐陽頠的這個人 那麼請他授菩薩戒 那麼迎他住到那個制旨寺來 因此他就應了這個-慧愷跟歐陽頠之請 開始講解《大乘唯識論》 也就是《唯識二十論》 還有《攝大乘論》這一部-他最精通的這一部論 那麼到了六十六歲的時候 也就是這個天嘉五年的時候 西元五六六年的時候 那麼他又翻譯了《俱舍論》 又講又譯 邊講邊翻譯《俱舍論》 那麼接著重新修改 隔年他重新再修、修改-修譯 重新再譯一遍、修改一遍-《俱舍論》的譯文 那麼又修改的同時-又再講一遍 所以《俱舍論》-你看看有多少? 論內容很多的 他又再講一遍 實在可以說-為中國佛教鞠躬盡瘁 你看這中國人-一定都不能忘記這幾位大德 你看鳩摩羅什還有 我在講天臺的時候-就講到鳩摩羅什 現在講到這個《大乘起信論》-我們講到真諦三藏 以一個外國老人來到這裡這樣 有家回不去 然後就這樣老死在中國這樣 他甚至於還講-《二十二明了論》 《律二十二明了論》 這是律的部分 然後呢 然後這個…… 突然間他到了這個什麼呢? 六十九歲的時候 可能是有病-也可能是什麼原因 也可能是讓他覺得說-有家回不去的什麼想法 有故鄉要回去還是怎麼樣想法 他老人家突然間覺得-他應該要離世才對 他不想再活了 那麼論上面講的厭世-其實可能不盡然是厭世 因為在當時的印度-確實有這種修行的法門 覺得他要提早結束-他自己的生命 是這樣 結果他就真的要去-要去怎麼樣? 要去這個南海北山欲自盡 結果被慧愷-他的徒弟所知道 追到 追那裡了 還有一些道俗-刺史歐陽頠等都跟著來勸阻 又把他迎回去王園寺那裡 王園寺這個寺廟 然後呢 不過這個時候-他的弟子有答應他 要把《俱舍論》好好的講完 《俱舍》跟《攝大乘論》-是他很重要的 很重要兩部論 結果呢 慧愷-他自己的徒弟 非常重要的一位徒弟 自己講講-講到一半自己死了 講到病死你看看 很不得了 結果他老人家-老驥伏櫪 那麼呢 接著徒弟講-再把 乾脆再把《俱舍論》-跟《攝大乘論》再講一遍 《攝大乘論》再講一遍 不過呢 不過他講到第五品的時候 不!他打算再講《攝大乘論》 可是沒有講成功 他只是《俱舍論》講到第五品 他就因為生病而驟逝 所以可見他當時 可能是覺得他自己老病-不想要讓人家麻煩 他想要早一點結束自己-也有可能 那麼呢 就這樣他就在太建 宣帝太建元年 陳宣帝太建元年 正月的十一日入寂 總共享年歲是七十一歲 那麼真諦三藏-平時的生活非常的嚴肅 在廣州的時候別居這個水洲 他衣食之奉真是節儉知足 弟子等受他的熏陶-都非常的勤奮而好學、受學 那麼朝夕、晨夕不懈 所以整個真諦大師形成了一股 研究《俱舍》跟《攝論》-的這種 樸實不華的這種學習的風氣的-譯學風氣就建立起來 那麼他曾經怎麼樣? 為了要弘揚《俱舍》-跟《攝大乘論》 他要求他的弟子-一、二十個人 然後入他的所住的地方 在佛前傳燈發願 發願說大家每一個人通通 今後我死了 你們通通要弘揚-《俱舍》跟《攝大乘論》 欸!你看一個老人家 他在異鄉他國-翻譯完了就仁至義盡 他應該自己修行-然後求往生 他不!他不只是這樣而已 他還要進一步的要求-法能夠流通 他怕法流通還不夠誠意-的來影響這個他的外國弟子 這些都是外國弟子嘛 就是我們中國人嘛 那麼他還要求這些外國弟子-跟他一起佛前發願 點燈發願 諸位啊!這可見這位大師-為中國佛教這麼樣子的用心 那麼來翻譯 然後為中國佛教的弘傳-這麼用心 大家要多感念 到底他翻譯了多少的-經論、教典、傳記等等呢? 在早先的時候是被記錄為-六十四部兩百七十八卷 不過後來因為有流失 或者有那重複記錄的 或者重複記錄 這個人記、那個人記-就記成不一樣的版本 其實是同一部 這樣子又重新的校訂過 那麼根據《歷代三寶記》所載 事實上是四十八部-兩百三十二卷 就少了一些 不過裡頭仍然-有別人翻譯的混進來了 然後到了《開元錄》的時候 重新校訂為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 三十八部 不過後來因為戰爭的關係-怎麼樣 他自己對-《俱舍論》跟《攝論》 《攝大乘論》 這個都有什麼? 都有一些講解的這個文獻 不過很遺憾也沒有留下來 所以最後只剩下三十部 大多是佛教研究的-很重要的經典 你比如說什麼《攝大乘論》-《俱舍論》 還有《唯識論》等等 這是很重要的 乃至於《大乘起信論》 《律二十二明了論》 《中邊分別論》 還有《金光明經》 這《金光明經》-後來影響天臺宗也很大 一直到影響中國佛教到今天 齋天 齋天就是從《金光明經》-出來的 到現在不是還在齋天嗎? 對不對? 我們以後有因緣也要齋天 像這樣 那麼還有像《十七地論》 這些都是《瑜伽師地論》的-部分翻譯 都這樣出來了 所以說真諦三藏就被尊為-中國攝論宗的初祖 翻譯很重要的-《攝大乘論》的內容 那麼以他這樣來看 真諦三藏他主要的學術的內容 就所學的佛法內容 主要是在這個早期的唯識學 他跟後來玄奘大師又到-那個西域去留學 所學的那個經由印度的論師-再繼續研究、推理 建立的新唯識學 這基本上是有差別的 比如說他譯的《攝大乘論》-他是建立九識的 阿賴耶是染污識 那麼這第九是清淨識 是這樣 這到後來的新唯識學裡頭-就沒有這種觀念了 阿賴耶是不染不淨 它只是承載種子 它建立這樣觀念 你看這新、舊的唯識學的概念-就不一樣 唯識學的思惟就不同 是這個 那不過後來玄奘大師的弟子們 對於真諦三藏所翻譯的-就很有意見 認為他翻錯了 那個時代的人 比較沒有所謂的教理史的-這種基本的觀念跟想法 所以認為不同己宗就是有問題 因為己宗最盛 我這一宗最完整、最完美-最完備 有這種看法 所以說《攝大乘論》 真諦三藏所翻譯的-《唯識論》、《攝大乘論》等 這是早期 他早先從印度那兒學來的 玄奘大師後期才去 當然思想觀念有被變化 這在世俗諦流轉當中來講-是合理的 這終究也是一種知識-它在流轉 有可能 那所以翻譯回來 而且各有師承不同-對吧? 結果回來了-就是以我的師承才是對的 你的是不對 這種看法我們今天來看-我覺得可以比較平等的看 諸位了解嗎? 我覺得可以平等的看 因為真諦三藏-不會故意去把它翻譯錯誤 尤其他是邊講邊翻 尤其他翻譯得這麼多 他都有統一的看法 你可以從中看到-他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內涵的 他不是想怎麼翻就怎麼翻的 自己亂造文句-他不是 那如果是這樣 顯然也是在玄奘大師去之前 印度至少有一派的唯識學-是這種看法 建立九識的這種 有第九識的這種看法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樣了解嗎? 所以我想在這樣看法上 我們就把-真諦三藏所傳的唯識學 跟玄奘大師所傳的唯識學 就比較平等的看待 我們不應該在這裡-隨便的論高低才好 這樣會較比好一點 這點是就傳記當中來看是這樣 不過很特別的就是就在 真諦三藏是邊講邊翻-對吧? 他翻譯的《攝論》也好-《俱舍》也好 或者是《唯識論》也好 明顯的都還是唯識學的系統 那但是《大乘起信論》明明是-不是唯識學的系統 它是真如緣起的系統 跟唯識的阿賴耶緣起系統-是不一樣 那麼以他所翻的所有-通通看到是阿賴耶的思想 那也沒有看到他有講過 或者翻譯過這個-《大乘起信論》的這個 這樣的記錄 沒有 他傳記裡頭都沒提到 尤其真諦三藏來到中國二十年 他的很多文稿-其實基本是被記錄下來 不太可能說他翻譯這部-這麼重要的論沒有記錄到 這是一般人推論是這樣 所以在他滅後-二、三十年的情況 二、三十年當中 這《歷代三寶記》-就已經把所謂的 真諦三藏翻譯《大乘起信論》-這件事情做了一個保留 才他入滅二十幾年 就做了一個保留 入為疑經部那裡去 疑偽那裡去 諸位這樣了解嗎? 那麼這也因為-他把它錄成那樣了 後來人開始對 好像對《大乘起信論》-一直有意見 是這個原因 那但是我們今天要翻案 我們要翻案 因為你如果-不有個精確的釐清的話 我覺得今天 我哪怕把這事情隱藏住-不跟你講 哪一天你也會遇到 所以我們也要-勇於的去面對這個問題 所以一方面我上一堂課說到 好像馬鳴菩薩顯露出來的樣子 似乎也看不出來他會寫這部論 但是我們說是有會通的 因為菩薩講經說法應緣而起 這不一樣 可是真諦三藏可就不同了 因為真諦三藏究竟他一直-活在我們中國的的時期 他在-幾乎弟子們都在 所以他有譯、沒有譯-應該都會被記錄下來 不太可能隻字不提 而且天臺大師 緊接天臺大師出世之後也沒有 從來沒提到《大乘起信論》 他常常提《攝論》 常常提《俱舍論》 也一字不提《大乘起信論》 這也讓人覺得奇怪 顯然智者大師會動用到他-屬於這部分的文獻 但是完全不提《大乘起信論》 而《大乘起信論》-根據後來的湛然大師也好 或者是四明尊者知禮大師也好 也都承認它也蠻重要的 那怎麼智者大師-會連一字都不提呢? 也讓人覺得奇怪 所以這些歷史的事件-總讓人覺得說 會不會真諦三藏-真的沒有翻譯它? 我覺得如果你真要懷疑 我也覺得也有可能成立 真的不是真諦三藏翻譯的 不過這有什麼關係? 這有什麼關係? 這毫無關係啊 為什麼? 因為不是他翻-不代表這個就沒有人翻 或者翻得不對 或者文獻不好 諸位這樣了解嗎? 諸位這樣了解嗎? 這要分開來說的 我們從傳記當中-我們也不得不多少會看到這樣 不過無論如何 反正我們知道真諦三藏-很了不起就對了 翻譯的經論、傳記等-非常的影響中國很大 都是重要的經典 這是可以肯定的 諸位這樣了解了嗎? 好!我們就這樣結束 我沒有照文唸 我實在沒辦法照文唸-為什麼? 照文唸-你們的精神就脫離我了 我正在唸-你們就可以打妄想 我絕對不能讓這個事情發生 只好我繼續說 你懂意思嗎? 所以說文你自己去看 列出來不是要讓我唸 照本宣科唸的 是要讓諸位去參考用 諸位這樣了解嗎? 好!這樣了解了 那中國的翻譯的譯師相當的多 能夠真正入為四大譯師的-那是真的不容易的 那麼真諦三藏是其中之一 諸位你就要了解-他老人家用心多深 功力很厚、意志堅強 那麼對我們悲心深重 對我們恩重如山 諸位一定要記得…… 我們要飲水思源…… 想起來-每每想到這些大德 在這麼顛沛的環境來到我國 或者是外國取經這樣回來-為我們翻譯 我們都非常的要很感恩 要很慚愧 要很懺悔 好!那麼接著這個-二、唐譯本實叉難陀(略) 實在沒時間 我們多了解一個人當然也很好-不過略 那麼第二項就是什麼呢? 作者與譯者的真偽問題 我想我在講 我在說明 前面說明作者跟譯者的時候 我也多少提到了 就一個考據學術-學術考據的立場來說 也可以接受某一種懷疑 但我覺得這還仍然不盡然 我也提到了-對不對? 尤其是是不是-絕對不是馬鳴菩薩造的? 我就覺得不盡然 至於說是不是真諦三藏譯 我就覺得比較無關宏旨了 好了!不是他譯的 反正就中文在那兒了-那怎麼樣? 對不對? 那還有實叉難陀譯-那更特別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更特別 那意思也就是說 也就是說 搞不好還真有那個梵文本 不然還出現兩個人 不過還是有人-去考據的結果發現 好像跟實叉難陀也沒什麼關係 也是又被人家逗上去的 那不然又怎麼樣嘛-對不對? 兩部《大乘起信論》擺在那兒 思想是一致的嘛 會不會有一個人很無聊 一「前」《大乘起信論》 再來稍微改一下文句 然後編成一部-「後」《大乘起信論》 然後再掰一個另外一個翻譯者 我覺得中國人-不會那麼沒事找事 西方人搞不好會 東方人不會這樣 尤其中國人愈少愈好-愈簡單愈OK 是不是這樣? 明知前面翻譯的已經這麼好了 你再弄一個來幹什麼? 所以光這樣來看就覺得 我就覺得很有問題 不是梵文本-搞不好從哪裡跑出來的 是哪一位大論師-寫下來被分別抄 抄出來一本被真諦三藏取到 或者某一個-不是真諦三藏的某一個人取到 來翻譯成漢文 然後另外一個人呢 不是 哪怕不是實叉難陀 也是被一個中國人 或者是一個-懂漢文的論師所找到 然後再把它翻譯一遍 都可能是這樣-對不對? 但是這樣你不能夠說是-《大乘起信論》真偽的問題 你壓根兒不能這樣看 你應該說是翻譯的人-是不是真的像書名上所述的 是不是真諦三藏? 寫的人-是不是真的是叫做馬鳴菩薩? 我覺這個可以-當然可以考據 那因此我就說了 首先我們要釐清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釐清是怎麼樣? 來看 這裡就看了 是作者與譯者的真偽 或者叫(託名)的問題 今天要討論的是-是不是真的是馬鳴菩薩? 我們所看到的那個馬鳴菩薩 我們所知道的那位真諦三藏-所翻譯的 這個確實是可以考慮 有人託名 中國人也很喜歡託名 西域的人也很喜歡託名 託名懂嗎? 就我寫的-我不說我寫的 我說海公寫的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海公說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但真會發生這樣 你比如說 我跟你們學務長在十年前將近 應該有十年前 陪著他老人家到印度去-開那個所謂的戒律的會議 人家印度各大派-綜合起來問了戒律的問題 老人家說好啦!法藏你拿去寫 我用七天七夜的時間去寫 那個時候你們都還在嘛-對不對? 我七天七夜去寫 還找人幫忙找資料怎麼樣 寫成兩、三萬字的論文 我能夠說是我法藏寫的嗎? 那不能啊 拿出去讀當然是海公-上道下海律師他的研究 但是什麼意思? 那你說 難道不是他寫的嗎? 也是啊 因為我有問他-關於這樣子問題的 您老人家大概的意思是什麼? 他告訴我如是如是 他叫我再去找答案 那我就去找答案 去把它找答案去把它補出來 結果寫了兩、三萬字 然後他看了他認可-他sign(簽名) 那就他寫的-對不對? 所以也不能我法藏具名 是海公具名 我還寫了一封 我也替海公寫了一封信-給達賴喇嘛 遠賴喇嘛也回了 這我都在 那難道寫我釋法藏-人家甩你啊 是不是? 當然要釋道海 人家才會回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去的時候氣氛就非常好 因為我也替海公-讚歎了達賴喇嘛 然後也表示了很注重這個會議 那人家就回了一個-很友善的那個話 然後再來我為了 還得要替海公準備-送達賴喇嘛的禮物 對不對?是不是? 那我還要去找 還記不記得我們找了什麼? 還用藏文去寫了 sign(簽名)了海公的名字 你說這是不是海公 從頭到尾-也不知道我們在替他幹嘛 只是口頭上我們跟他報告而已-對不對? 那但是就是要海公具名 所以這沒有什麼嘛 這是好事啊 這完全是好事一樁-對不對? 所以說別人來具名-讓法能流通 這有什麼不對的? 所以這只能夠說-是不是真的馬鳴菩薩所造? 這樣子的討論 我覺得都隨你啦 可以 可是這不是此論對錯-或者符不符合佛法的問題 懂嗎? 懂不懂? 所以論真偽-不是在論它是真是假 是在論-是不是真的馬鳴菩薩造? 我說不是他造-又有什麼關係? 只要符合佛法的-三法印、一實相印 那它就是佛法啊-對不對? 經通五種人說 那經都通五種人說 論不通五種人說 五十種人都可以啊-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 只要符合法義就可了 這很荒唐 你怎麼可以說-它不是馬鳴菩薩造 你就說它不對咧? 所以這不是這個問題 第二、目前教界大抵採取 我們佛教界-採取兩類的肯定態度 一種就是完全的肯定 什麼叫完全肯定? 是馬鳴菩薩造 也是真諦三藏所翻譯 全然接受 誰要說他不對-我就說他是魔 有這招 有這樣子的一個基本教義派-是這種看法 我覺得也很好 在這信心澆薄的時候-我們需要這種人出來提倡信心 你就不要改 我就說這樣子就對了 祖師說就對 上面寫這樣就那樣 不過問題是祖師 明明祖師在真諦三藏-入滅二十年的時候 就告訴我們說-這好像不是他造的 這是善意的懷疑 我們接受這種善意的懷疑 所以第二種叫做內容式的肯定 內容式的肯定 內容式的肯定 包括近代的學者 從日本到中國 從西方到此方 大概只有一小撮人不這樣而已 幾幾乎乎現在的學界通通認同 好吧!哪怕是作者、譯者-都不是這些 這不是這兩位大德 在內容上肯定 只有極少分少分的人才採取說-連內容也不肯定它的 這樣懂嗎? 懂不懂意思? 所以教界當中採取兩類肯定 全然肯定跟內容式 內容價值的肯定 內容價值 可以補上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內容價值的肯定」 至於學術界呢? 則仍未有完全之定論 這是就什麼說的? 這是就作者跟譯者-到底是不是呢? 這還沒有全然的論定 還沒有全然的論定 哦!是這樣 這樣諸位了解嗎? 諸位了解嗎? 好!那第三 不可以人類文化學的-經驗歷史觀點 或者文獻考據等的史學方法 作為檢驗佛法價值-或佛教史實的唯的一標準 這就是我在前兩堂課有提到 提到的 這大家一定要懂 身為出家人 你是一個宗教家 你是一個宗教的實踐者 你不能被這些學術顛倒見所惑 學術的顛倒見就是怎麼樣? 一切以人類文化學的經驗-歷史經驗來看 什麼意思? 比如說 佛教一定是由最簡單的聲聞乘-發展、擴大、編纂成大乘經典 因為人類不就是這樣嗎? 本來思想簡單-後來複雜 人類不就這樣嗎? 你寫小說-不也是從簡單的大綱寫起嗎? 然後才寫成一大部-幾十萬字的小說嗎? 你研究學問、研究科學 不也是剛開始簡單、不精確 然後愈來愈複雜、愈來愈龐大-對吧? 那既然這樣 那大乘佛法很龐大 講得也很精確 那小乘佛法很簡單 那不就是小乘佛法是早的-大乘佛法是後的 既然「後」的-那就是被發展出來的 被想像出來再研究 雖然內容也很好 不過咧 不過咧 是人類創造的 這種講法很恐怖 那這樣的話是人創造的 那你也是人 你現在你也是人 你是不是也可以創造一本經? 如果說都是人 那一切大家都是人-都能成佛、都有佛性 對不對? 那你是不是也創造一本? 你說沒有啦!末法時代眾生-通通是業障鬼啦 我告訴你 我告訴你 那些顛倒見的 有神佛附身的 他自認為有佛來附身 他可不認為他是凡夫 他認為他是佛陀再臨 他可以創造 如果按照你這種邏輯的話-對不對? 所以你要知道 佛陀在大乘經典裡頭說-我如是說…… 那難道這些創造的人都編的? 編的人也敢這樣編 那分明、擺明-那些編的人無名氏 每一個人都造大妄語 是不是這樣子啊? 哪怕是內容好得不得了 他也造大妄語嘛 他都說如是我聞-佛在哪裡說了什麼話 那麼這不全部大妄語嗎? 你說我造一部論 我假託馬鳴菩薩所造 這種妄語還算小 我只是假個名而已 今天說佛在那裡說 佛明明沒說 都是你說 然後還說的時候-他授記誰成佛 這還得了 授記誰成佛 那你是一個凡夫 你能夠替佛來授記人 那你不是大成佛了嗎? 這可非同小可 論 哪一部論敢授記人家成佛的? 哪一部論敢這樣? 只有佛在經中-才敢授記人家成佛 你又說授記成佛的這一部經-是人家編出來的 你這是血口噴人 那個人一定下十八層地獄 誰敢這樣幹? 對不對? 所以可不能說大乘經是這樣子 可是研究人類文化學 他就用經驗來說 後後勝於前前 後面的發展一定多於前面 所以前面沒這觀念-後面才有 這一定是後面的人發展出來 那佛怎麼可能再說《阿含經》-這麼簡單的經呢 根本就沒有人聽到大乘經典嘛 所以這絕對不可能是佛說的 佛在世的時候-根本沒有大乘經典 哦!你知道啦 你是派CNN去訪問啦 佛當時有說-他不講大乘經典啊? 還是你當時有錄影帶-做證明啊? 你這是凡夫 你就用肉眼-用思惟線性的經驗思惟來想 佛陀在定中對大乘菩薩 是你用肉眼看不到的來講 不行嗎? 不行嗎? 那個時候拿攝影機去照-也照不出來啊 對不對? 那你就認為佛陀沒有講 佛陀講經說法說-現在睡覺!大家去休息吧 你們去休息 佛陀在定中繼續說 這當然當時的 當時記錄經典的人-完全不知道啊 佛陀是在定中對天人講的啊 《阿迦曼尊者傳》也是這樣-對不對? 他在定中還去天上跟天人講經-講聲聞法 是這樣啊 所以說啊 所以說《地藏經》-到哪裡講的? 兜率哪裡? 不是兜率天-那個什麼? 忉利天講的 對不對? 那現代人連飛到月球上去-就搞得人仰馬翻 美國再繼續造那個太空梭 太空梭就摔了好幾次 他都不敢再玩下去了 你說他怎麼會知道有個兜率天-有個忉利天咧? 是不是? 所以說你說用人類這種經驗-你來論佛教的史實 大膽妄為、自不量力、-愚癡透頂 那身為出家人還去跟他學 那愚癡加三級 你自毀大乘佛法的根機 絕對不可以 絕對是錯誤 這就是看那些學術論文看呆了 看太多看呆了 經不讀、不誦 懺不拜、佛不念、咒子不持-才會搞成這樣 搞成凡夫心重 純粹用那些世俗的經驗-在那兒看事情 才會變成這樣-懂了吧? 懂了吧? 所以佛學院不要隨便讀-愈讀愈顛倒 人家罵死我了 這佛學院 我的好朋友很多都在佛學院-當老師、當教授 乃至於當院長 他把我罵死 算了!你罵我沒關係啦 知我者知也-不知我罵我也 隨便啦 那麼好!再來 這經驗的歷史觀點 這完全錯誤 那麼再來文獻考據 就在那些斷簡殘篇當中去考據 那當然是瞎子摸象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還自己瞎子摸象-自己不承認 還去掰出一堆-人類的經驗的道理出來 這完全是不可取 不過不可取-也有參考的價值 這點我們還得承認 只要他安好心、誠懇的說-不要亂作推論 這樣子 那麼把一些概念-也經由他善意的整理 那麼知者為知之-不知者為不知 不要不知強知-亂推論一通 那學術論文也有價值 這一方面 這方面 不受西方學術影響的這個-大陸這些本土派的學術論文 反而比較有可觀 他們反而比較老實-比較謙卑的做 雖然所讀的文獻相對的少-運用的相對少 而可是也相對受污染少 相對受污染少 反而你會可以看到-一個誠懇的居士在那裡寫論文 那種感覺 你反而可以看到他們-論文寫著寫著就信佛去了 是這樣 要這種老實 這種反而老實 反而老實 不過當然啦 眼光跟氣度相對的沒有那麼廣 這也是有受限 不過沒關係 先求老實再求氣度-再追求眼光 不要一下就瞎掰眼光-瞎挺那個氣度 這是弄錯了 那個什麼? 脹氣的水蛙割不到肉(臺語) 你懂意思嗎? 那鼓起來的那個什麼? 水蛙怎麼講?(臺語) 青蛙 鼓鼓脹的青蛙是沒有肉的 虛張聲勢而已 臺灣很多的是這種學者 多的是這種學者 那現在很不幸的是 大陸也急著跟國外交流 他先交流到臺灣來 也學了臺灣 很多大陸新起一代的學者一看 哎呀!臺灣學者這麼幹的 這樣才能跟國際接軌 他現在也學這樣 也跟臺灣的一些-三流、二流學者 自我妄想症學者開始交流了 那也開始在進行這種-自我膨脹行為 這大大不行 反而老一代的學者比較有可觀 新一代學者也在學傲慢 自己講自己的話 我告訴你 研究啥子都好 你研究什麼樣子的-世間的歷史學 你講你自己的話 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還說你很了不起 但是你研究的是宗教 宗教有超越人類經驗的-那一部分 你就不要瞎掰 瞎掰你就造業 這是有因果的 我奉勸那些學者一定要老實 回到一個誠懇的內涵裡頭-來做學問 知者為知者 知之為知之 你不知不要亂掰-那才好 可是很不幸 只要你臺灣的人-跑去外面要讀論文的 很難離開這種宿命 因為在國外就是要你搞這個 就是要你搞這個 這很糟糕 所以這樣子你拿那種錯誤的-方式來檢驗佛法的價值 或檢驗佛法的史實 這是有問題 這絕對是有問題 那麼好 那麼不過我也沒有說-學術就絕無價值 我也不是這麼講 但是我們一定要小心 所以我奉勸諸位初學者-中階的學者 通通不要去看什麼學術論文 通通不要去看 尤其是那當佛學院老師的-你所學甚寡 你要拿那個學術論文來-很快就掰上門了 很快就講上去了 你這是自害害人 千萬不要這樣 你要去多去誦經、拜懺、念佛 多去傳統佛教的經典當中、-論文當中去涵詠 這個時候你才有擇法眼-去看那些學術的論文 你才知道它在掰什麼-哪裡錯了 哪裡是他自己的推論 你才能分析得清楚 不要急救章-老愛看白話文的東西 尤其是南洋一帶的出家人-的漢傳出家人 你對中文的解讀能力相對的 你古漢文的解讀能力 跟中國大陸佛教 大陸佛教出家人一樣 相對的臺灣人來說-你是比較弱的 但你不要急 你多讀幾遍 很快你就懂了 為什麼? 佛經的漢文 它是內心的東西 你要去修 你去讀 你就漸漸讀得懂 你不要求快去讀白話文 讀一本死一本 讀半本死三本 你懂意思嗎? 你會死得更慘 讀愈少你死得愈慘 那讀愈多你還是死-會死得愈慘 真的不要去弄 也不要去讀它 不要去讀那些白話的東西 要讀原典的東西 或讀修行人寫的東西才好 好!那麼這樣子 所以我說不是唯一的標準 你可以參考-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 好!來!第四 應當以三法印跟一實相印-來客觀的論其價值 而非以與漢傳唯識學相不相容-就來論定它的價值 漢傳的唯識學-這是指的新唯識學 它相不相容 你就說它不相容 所以《大乘起信論》錯 這民國初年有一派人 有一派人 王恩陽那一派人他就這種說法 把他罵得不能聽這樣 全世界沒有人像他這樣 他就敢搞成這樣 這以一個唯一的-漢傳唯識學的立場 而且新唯識學的立場來看待它 我覺得這個也有問題 這是就內容來說的 內容的對錯真偽應該以佛法的-三法印、一實相印來說它 以佛法的因緣觀的立場-來看待它 那從這個立場上來觀-它只是真如緣起的說法而已 不盡然就不對 而且它還有超越唯識學-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的那一部分 你也得要承認 諸位這樣了解嗎? 所以說關於作者跟譯者-的真偽問題 我們要釐清這幾件事情 總而言之 這不是這一部論的真偽問題 懂嗎? 真跟偽的問題 這一部的真偽問題是很清楚的 它確實是一部好的論典 它是有依據的 那麼它是有思想的淵源的 那麼呢 那麼好!這第三我們講到了 這一部論 論一定要講經典的依據 是不是這樣子啊? 因為論是祖師所造-他不能自己想 他哪怕自己想-他也有一些佛法的根據 那麼佛法根據是什麼呢? 大抵是參考《楞伽經》而造論 而造論 然而亦參酌其他大乘的經典 例如《楞嚴經》 例如《涅槃經》 例如《華嚴經》、《維摩詰經》-等的這種觀念而造論 這起碼是後來的祖師大德-他所看出來 那主要依據《楞伽經》的-一心生三細的這種觀念 這種觀念 一心開二門 那麼於生滅門當中 這個一念不覺而生出-三細、六粗這種觀念來的 所以它是有根據的 你不能說它亂掰-對不對? 那它的真偽 你就從他的經典的根據當中 除非你論經是偽經-經是外道經 不然他有經典的根據啊 還有《楞嚴經》 《楞嚴經》也講真如心 有一念真如 找那一念真如 這真如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 對不對? 這圓、常、性淨、明體 這性淨之明體 它是有這個觀念在裡頭的 這《起信論》裡頭-是有這個觀念的 然後《涅槃經》講-常樂我淨的什麼呢? 這個如來藏性 有這個觀念在裡頭啊-是吧? 這既是實相論的內容 也是什麼? 真如 真如緣起的內容 有這個真如心在裡頭 《華嚴經》也講什麼呢?-真常的觀念 這個真常就是講-它的真如一念心性 這一念心性開出二門 因這一念心性是恆常清淨 開出的二門當中-有生滅門、有真如門 真如與生滅和合 什麼叫和合? 下回分解-現在暫且不表 這個和合就把好多人搞死了 搞不清楚和合是什麼? 坦白說我初期讀-《大乘起信論》 老是也被這和合兩個字-搞得實在是昏頭轉向 等到這一次再苦思冥想 再參酌祖師大德的教說言論 恭敬、慚愧、懺悔自己-愚癡顛倒之後 總算有了入處 那當然你就發現說 人家這樣講-這真的是有經典依據的 那麼有思想的淵源 《維摩詰經》裡頭也是提到了-什麼樣? 這一念心性 心淨國土淨 有沒有? 所以心的本質-為一切成佛的根源 都在這一些經上講到 這就是真如緣起的-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我告訴諸位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種-宗教的體悟跟宗教的哲學 要沒這個啊 浩浩天下很多人不敢修行 很多人不想修行 所以它的價值在這裡 所以你想想看 《涅槃經》、《華嚴經》、-《維摩詰經》、《楞嚴經》 哪一部經-不是中國重要的經典? 哪一部經不是在大乘當中-擲地有聲的重要經典? 它就是依這幾部經 《楞伽經》有沒有? 《楞伽經》我剛剛提到 尤其是根據《楞伽經》 這幾部經典來發展的 而這幾部經典所提的就是-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根本 讓一切眾生直了成佛 而且讓一切眾生-之所以有膽量念佛 乃至一句能往生 也憑的也是這個 那你說跟天臺有什麼差別? 當然有差別 只是說不懂天臺的人-他首先要懂這個 這個也是一種實相 它既是緣起論 也是實相論的一種發端-的一部分的內容 至少是天臺實相論的-一部分內容 那如果沒有了這個-一句佛號怎麼能往生? 經上講的十句、十念念佛-你怎麼敢承擔你能往生? 嗯? 開玩笑 所以你說這一部論的-思想淵源、典據重不重要? 影響重不重大? 重大到超乎你想像 好!那思想淵源確實是-近於唯識獨具一格 其實後面應該加一句 乃是以真如緣起為思想的核心 應該再加一句 我少加了一句 以真如緣起為思想的核心 建立起-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根據 真如緣起為思想核心 建立起-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根據 這樣知道了吧? 好棒哦!能知道這樣 你今天聽到這堂課-你就感覺這樣哦 我能成佛-我不是一闡提 哪怕我下地獄我也能成佛 是不是這樣子啊?-多好 這在宗教的修行-跟宗教的哲學上來說 這多麼有價值的觀念 對不對? 這不也符合佛陀在《法華經》-上授記一切眾生皆得成佛嗎? 是不是? 是不是? 所以別說什麼 這是冥合於《法華經》的 只是說它思想層次還沒那麼高 就這樣而已 它的哲思層次還沒有那麼高 最高的是在-《法華經》的實相論裡頭 至少以天臺宗的立場來看-是這樣而已啦 但是它還是很重要 也因為有這一類思想 才觸發了天臺宗-更深刻的圓教思想 你要知道 這樣了解嗎? 好!就講到這兒了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