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4.29 如何不退初心: |
|
|
|
一位學佛行者應該從觀念無常,厭患生死,增上自己的出離心。並從禮佛求懺、誦持經典、閱讀歷代高僧傳和為大眾服務中,累積自己的福慧資糧,從這當中培養出高尚的宗教情操,將心安住於佛法當中,時時檢點自己的道業,修正自己的三業,謙虛地待人處事,如此的用心才能對於自己的道業、教團乃至眾生有所增益和幫助。
修行的道上,是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實踐下去的,這一路上不論多麼的艱苦,也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要有「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大志向。要知道一旦有位修道者修行成就了,那就不曉得將利益多少的眾生了。忍一點小苦,而能利益無邊眾生,這一點苦又算什麼呢?常常做如上的思維、自勉,則庶幾初心不忘,道業可進矣! |
|
|
|
|
|
|
|
●2008.04.21 在平凡中,看到不平凡的內涵: |
|
|
|
一個學佛的人——應該是在不合理的地方,看到它的道理;運用一切的佛法看自己;然後面對所有不合道理的事情、不能忍受的地方,要找到能夠忍受的條件、原因跟理由。換句話說,也就是在看起來最平凡的人事物當中,你要學到那一個不平凡的內涵。
身為學佛的人,佛法的道理要放在你心中,改變你自己、要求你自己、看到你自己;然後看出去的時候,只能夠看出一切都是合理的、自自然然的,你不能看到別人不合理;而且,只要自己生煩惱就是自己錯……要覺曉——生煩惱才有修行的機會!就是因為有煩惱、有痛苦,人生才有挑戰性,而我們學佛,才有它的意義。 |
|
|
|
|
|
|
|
●2008.04.13 修心的下手處: |
|
|
|
少一點自私,多一點將心比心;
少一點佔有,多一點施與;
多為苦難的人想一想,少為自已的欲求打算盤;
修心的下手處只是這樣而已。
|
|
|
|
|
|
●2008.04.05 對僧團共住的理念: |
|
|
|
「這個僧團希望給人的感覺(或者說它想要建立的)是:
傳統中不無創新、淡泊中不缺熱情、持戒中不失善巧、自利中不壞利他、
做務中不昧修心、困勉中不忘菩提、嚴肅中不失活潑,
雖注重教理但更重視於實踐、原則雖很清楚但也不壞人情、雖有人情但絕不出賣佛法!
以無事為興盛、盡力隨緣而不攀緣、
人不知而不慍,互相珍惜勉勵、和合共住、忍苦為教……」。(詳見【僧團共住理念】 )
|
|
|
|
|
|
●2008.03.20 對沙彌教育的期待: |
|
|
|
「對小沙彌們,大家的目標是,希望他們未來能成為一個——
性情成熟、
體魄健強、
僧格高尚、
知見深廣、
心量廣大、
持戒清淨、
道行堅固、
退能潛修、
進能住持、
坐能書寫、
立能言說,
廣學漢傳佛教傳統知能的漢傳大乘比丘。
為了這樣的目標,所以在日常生活與修道的教育中,要先教導他們:
在嚴謹中不失純真、
在辛苦中不生退卻、
在誘惑中不被迷惑、
在受教中不感疏離、
在活潑中不捨道念、
在快樂中不壞修行、
在玩耍中不昧責任、
在親暱中不忘恭敬,
藉此以成熟他們的人格與道格。
其次,於平時則要求他們要時時培養並具足:
恭敬、調柔、老實、正直、慚愧、懺悔、 感恩等,七項道人的根本特質,作為他們涵養道格與德行的中心德目。
同時 , 要他們對於佛法的自利利他,要發起:信心、發心、決心等三心,來予以貫串這一切的學習,以建立這樣 『全僧格』的沙彌基礎教育為目標 」。 |
|
|
|
|
|
|
|
■TOP |